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海宁“00后”双胞胎兄弟,考上博士

发布时间:2025-07-20 06:25 信息来源:融合编辑部 浏览次数: 字体:[ ]

“恭喜俩儿子学业更上一层楼”

……

近日

市民计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

晒出了双胞胎儿子的

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简短的文字背后

透露出浓浓的喜悦之情

毛忠旋(左)本科毕业与爸爸、哥哥计忠凯(右)合影

今年3月,哥哥计忠凯被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为机械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个月后,弟弟毛忠旋被吉林大学录取为计算数学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两个24岁的兄弟一同叩开了“博士之门”。

回首两人的求学历程,并不像大众印象中那样“一路开挂”,有的只是对热爱的苦苦追求,对学术的倾情投入,对自我的不断突破。

从小成绩名列前茅 他们在互损互助中走出双赢之路

7月16日,发布君来到这对学霸兄弟的家探访。计忠凯正在学校忙于机械项目的研究,只有刚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的毛忠旋在家。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准博士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简单的短袖中裤、利落的寸头,谈吐间透着超出年龄的沉稳。

毛忠旋

“暑假没有其他干扰,正好可以专心写论文,可以全身心投入数学研究。”毛忠旋略带腼腆地说,谈及博士录取,他笑称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从本科开始,我们兄弟就明确了走学术道路的目标,所以都会选择攻读博士学位。”

客厅茶几上,除了崭新的录取通知书,两本厚重的文件夹格外引人注目。毛忠旋主动翻开这些珍藏的回忆——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各类竞赛奖状……数百张荣誉证书,默默诉说着兄弟俩不平凡的求学历程。

这对从小痴迷数学的兄弟,都是海宁市高级中学数学竞赛班2019届毕业生。高考那年,命运给了他们不同的安排:计忠凯以一分之差与南京理工大学数学专业失之交臂,最终进入该校机械专业;毛忠旋则如愿考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数理系,开启了梦寐以求的数学研究之路。

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兄弟俩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劲头,最终双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哥哥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深造,弟弟则前往吉林大学求学。在顺利完成两年硕士课程后,两人又相继通过硕博连读选拔,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毛忠旋作为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计忠凯(中)和本科室友的毕业照

在这段相似的人生轨迹背后,是两颗对梦想同样执着的心。“我们喜欢互损,但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就像两个并肩作战的战友。”毛忠旋说,你追我赶是两人相处的常态,“大学我们经常共同探讨学习问题,总能从对方那里获取新的灵感。”在求学的道路上,这对兄弟始终是彼此最好的同行者。

弟弟钟情数学,甘坐学术“冷板凳”

走进毛忠旋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是塞满专业书籍的书架。他与数学的缘分始于初中。一次数学课上,他被一本数学科普书籍《数学演义》深深吸引,数学家追求真理的故事让他着迷。虽然因此被老师发现开小差,但老师不仅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多读数学书籍。这份理解和尊重,在他心中播下了数学研究的种子。

进入高中竞赛班后,他全身心投入数学竞赛。“现在回想,当时确实有些偏执,应该更合理地分配时间到其它学科。”他笑着自省。大学时期,系统接触更深奥的数理知识后,让他萌生了从事数学研究的念头。

生活中的毛忠旋

“虽然通常要到硕士乃至于博士阶段才开始学术研究,但本科课程对我来说游刃有余。出于对数学的热爱,我主动联系了学院的一位教授,开始跟着他进行科学研究。”这也让毛忠旋的本科生活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艰辛。

他将时间安排得极为紧凑,“晚上9点下课回宿舍后,我会继续自学到凌晨,这段时间特别安静,学习效率最高。”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光顾的地方,从数学史到计算机编程,再到文学作品,他都广泛涉猎。“我读书从不浅尝辄止,一定要反复研读,直到完全消化吸收。”

在硕士阶段,毛忠旋更是以博士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谓的‘天赋’,不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正是这种超前的要求和踏实的作风,在本科到硕士的六年时间里,他发表了20余篇SCI论文,远超毕业要求。

毛忠旋获得校长奖学金

这些卓越的学术成果为他赢得了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银基础学科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累计奖金达10万余元,其中不少奖项全校仅有寥寥数人获得。2023年,他更是从全国6万名获得“2021-2022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优秀本专科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登上人民日报的百名优秀代表之一。

2023年5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2021—2022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最右侧一列,从上至下第3位为毛忠旋。

虽然外人看来他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但毛忠旋坦言经历过无数挫折。“原本计划赴美国读博,去年考过了雅思并获得了国外心仪导师的认可,却因特殊原因未能成行。虽然遗憾,但我选择坦然接受,只要能继续数学研究就好。”

他坦言,求学路上最感激的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父母起初希望我学金融,毕竟毕业后收入更可观。”毛忠旋说,“但我清楚学术研究要坐‘冷板凳’,可能多年都难见成果。可这就是我的选择,我的热爱。”最终,父母尊重了他的决定。

毛忠旋说,他常用一句话自勉——“不被琐事所牵扯,不被娱乐所迷惑,不被懒惰所支配”。谈及未来规划,他坚定地表示:“博士毕业后希望能进入高校任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深耕数学研究领域。”


哥哥投身国防,乐当跨界“多面手”

后续发布君通过电话联系到了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忠凯。这位国防科研领域的青年学者,与弟弟有着相似的学术起点,却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和弟弟一样,计忠凯的数学兴趣也源自初中时读到的《数学演义》。高考时,他以一分之差与心仪的数学专业失之交臂,被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类专业录取。大学期间,他曾尝试转专业,但却遗憾落选。

“转专业时,全校200多名申请者只有前10%能成功,我以一名之差落选。”回忆这段经历时,计忠凯的语气中没有遗憾,反而带着几分释然。

面对现实,计忠凯选择了一条跨界发展的道路。他不仅深耕机械专业,还辅修了人工智能第二学位。“每学期要比其他同学多修2-3门专业课,总学分要多修近三分之一。”虽然课业繁重,但他认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样的知识储备非常必要。

计忠凯在南京参加学术会议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机械工程注重实践,人工智能强调算法,两者的结合让我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他特别提到,高强度学习培养出的时间管理能力,为他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计忠凯(右)本科毕业和博士师兄的合照

在弟弟的影响下,计忠凯大三时开始接触科研工作。“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周围都是硕士、博士师兄师姐,确实感到压力。”为了弥补差距,他主动自学研究生课程,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投入科研训练。兄弟二人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经常交流学习方法,互相启发。

计忠凯去中科大参加学术会议


校级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南京理工大学正海创新英才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和弟弟一样,计忠凯也载誉颇多,并且已经发表工程领域SCI期刊3篇,还拥有软件著作权1项。

目前,计忠凯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航空航天相关研究。作为“国防七子”院校培养的学子,他对自己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感到无比自豪。谈及未来规划,他希望能像弟弟一样进入高校工作,继续在国防科技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