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叩门听真声,闭环解题暖民心。近期,长安镇启动贯穿全年的村社治理“大走访大调研”专项行动。现在,一起来看走访中的温暖故事。 
我们将翻开东陈村工作人员的民情手札,看看他们如何为居民解难题。 征迁路上的共识 东陈村张洪强 
第一次踏进殷大姐家,她往桌沿一靠,语气里满是抵触:“评估?免谈!住了十几年的房子,说拆就拆?”我攥着征迁政策文件,纸面渐渐起了褶皱。 杭州下沙至海宁长安市域铁路沿线征迁,不仅关乎区域发展,更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美好生活。此后几天,我总在傍晚绕到她家,听她细数老邻居的情谊,讲门前那棵桂花树的年岁。 “大姐您瞧,这是铁路通车后的规划图,出门就是站点,到下沙能省半小时;老年活动室离新小区几步路,以后您和老姐妹们活动多方便。”我把政策里的“平方米”换算成“生活便利度”,把“补偿标准”拆解成“往后日子的底气”。 那天暴雨,我揣着征迁方案再次上门,殷大姐突然递来块毛巾:“擦擦吧,看你淋的。”她指着文件问:“新房子的露台大不大?我想种些花。”那一刻,我知道,她心里的结解开了。 后来,殷大姐不仅主动配合评估,还拉着邻居算“长远账”:“地铁通了,我们的日子只会更红火!”望着征迁户从抵触到配合的转变,我愈发明白:征的是旧屋,聚的是民心,建的是更暖的家。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张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