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从一块布到世界级集群,许村家纺40年发展奇迹,这群人功不可没

发布时间:2025-08-13 16:16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从一块布到一个家再到一座城,历经40余年发展,许村家纺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在这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更离不开“一群人”矢志不渝的持续耕耘与不懈奋斗。

一代代敢闯敢拼的许村人,一群群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从业者,他们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织出了嘉兴市首个工业产值亿元镇、首个工业产值百亿镇,织就了名扬四海的“中国布艺名镇、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

传薪火:新人接力续华章

随着第三十三届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临近,海宁家纺协会会长曹咬强愈发忙碌。从本土创业者到协会会长,他始终与许村家纺同频共振,推动其打开国内外市场、巩固行业优势,更打造出“全球布艺看许村”品牌,带动产业升级。如今,他仍奔走一线,协调资源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而曹咬强的经历,正是许村家纺“创一代”奋斗历程的生动缩影。

曹咬强(右)

四十多年的蓬勃发展,许村家纺产业集群为何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答案藏在一代代许村人前赴后继、接棒前行的传承里。

回溯过往,“创一代”们凭借着敢闯敢试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一片空白中开辟出道路,为许村家纺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一批批家纺企业“创一代”逐渐从台前退隐,一群身负“十八般武艺”的“创二代”纷纷学成归来,带着新的理念与活力,投身到父辈开创的事业中。

2015年,海外留学归来的凌刚带着新思路、新方法回到玉龙布业,他继承了父辈敢想敢干的精神,却又有着更开阔的视野。凌刚敏锐地察觉到多元市场的潜力,果断拓展服装面料和服装成衣板块,让企业的产品线更加丰富多元。在拓展过程中,他引入先进的市场调研机制,精准把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他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玉龙布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凌刚

90后“创二代”王超从美国留学回来后,顺势接手了父辈创下的天龙纺织企业,他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纺织融合,推动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传统服饰走进大众领域,掀起一股国风潮。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不仅赋予了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更让许村家纺在时尚领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王超

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产业始终涌动着创新活力,也推动着许村家纺产业不断升级……

筑沃土:产业引力聚贤才

人才的汇聚,根基在于厚实的产业土壤。强劲的产业基础如同引力场,吸引着专业人才纷至沓来。许村,这座以纺织产业闻名的重镇,正以其繁茂的产业生态,不断书写着双向奔赴的篇章。

去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端设计师孵化研究中心在许村揭牌成立,这一平台的落地并非偶然——许村扎实的产业基础为设计师孵化提供了丰富资源,从面料供应到生产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让设计理念能快速从图纸走向现实。而研究中心的成立又将反哺当地,为许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设计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无独有偶,中国时装设计最高荣誉“金顶奖”获得者张义超也选择将公司扎根许村。她曾坦言:“许村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也蕴藏着服装与家纺打破界限的无限可能。” 这份认可背后,是许村家纺产业对跨界创新的包容与支撑。

张义超

张义超对提花面料的浓厚兴趣,与许村的产业优势高度契合,她对服装与家纺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整合优势产业资源的探索,不仅让自身的设计理念得以落地,更激活了当地产业的跨界潜能,为许村的产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在许村的产业沃土上,还有许多像张义超这样的人才深耕细作。海宁中国家纺城设计总监、海宁中纺面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荣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80后设计师,他从本科到博士均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多年的求学经历让他掌握了扎实的纺织工程技术理论。而许村这座以“一块布”闻名的纺织重镇,正是他发挥创新才智的沃土。

贺荣(中)

依托强劲的产业基础,贺荣团队将智能纺织技术、可持续材料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研发出了一系列兼具传统风格、当代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创新工艺产品。例如2023年,杭州亚运会礼服在许村落地成型,雄厚的产业基础为这件“大作”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多年来,贺荣团队积极推动纺织非遗产业化、时尚化、生活化,赋能许村从“家纺重镇”向“时尚高地”不断攀升。

搭平台:赋能成长促跃升

一直以来,海宁中国家纺城紧扣产业趋势,构建起功能完善的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不仅提供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全链条服务,更通过产学研合作,链接高校、协会、企业资源,为人才招引架桥铺路。

过去一年,海宁中国家纺城共参与对接“设计引领 产业共融”海宁家纺产业链域内循环对接会、中国软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许村)论坛暨中国布艺结构趋势发布会等活动超20余场次,在持续激活平台展贸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赋能和助推纺织行业与本地纺织产业、企业精准对接与创新发展,并在家博会期间,邀请行业设计师走进产业集群,为供需两端搭建直接对话的桥梁。

数字时代的人才培育同样是海宁中国家纺城发力的重点。2023年启用的直播基地,一年间开展培训、沙龙超300场,培育新手主播约700人,成为数字时代人才成长的新土壤。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高校的深度合作更结出硕果:2020年共建时尚面料创新中心,2023年成立纺织非遗创意馆,近20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签约入驻,为产业注入文化与技术力量。

而在家纺产业升级进程中,海宁家纺协会进一步延伸平台价值,以多维度赋能彰显桥梁纽带作用。

为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难题,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应运而生。这一政、行、企、校四方协同的成果,由地方政府提供政策与载体、学校输出教育资源、协会链接产业资源、龙头企业植入技术标准,探索出“培养一批人才、升级一批企业、带动一个集群”的职教共富路径,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人才共育、项目共建与成果共享。

从多维服务到协同育人,许村正以平台建设激活一块布的无限潜能。作为国内最大家纺面料生产基地、全球最大提花家纺产销中心,许村乘势而上推进“许村国际时尚中心”建设,持续擦亮“好面料 许村造”区域品牌,推动“家纺+服装+数字”联动发展,加快塑造“规模化、品牌化、IP化”发展新优势,在锻造产业能级跃升新增长极的道路上,加速向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跨越。

人才荟萃,活力奔涌。如今,在这片交织着传承与创新的热土上,一群又一群奋斗者正用智慧与汗水,在时代经纬中编织着许村家纺的发展新章,续写着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的壮阔新篇。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顾雨晨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