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浙报点赞海宁市海洲街道:城乡融合的优质样板

发布时间:2025-08-15 16:05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8月14日,浙江日报刊发《海宁市海洲街道:描绘城乡共生新图构筑居民奔富新景》一文,全文如下:

城市楼宇擎起产业高地、乡间别墅嵌合城市服务、文化磁场贯通城乡脉络、共富基金推进城乡共融……近年来,海宁市海洲街道正以产业之兴、文化之魂、治理之智,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展现新担当。

产业赋能,激活城乡经济融合新动能。幢幢楼宇是一个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汇聚。海洲街道地处全市楼宇布局最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25幢市级纳统楼宇占据海宁市总体量的“半壁江山”。

新联商厦是新桥、东长、西郊三社区创新“抱团联建”的成果。其中,新桥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控股60%,其4200万元建设资金直接来源于336户社员按户入股,未来将按股共享红利。新桥社区还通过运营近2万平方米商业用房租金、参与“飞地抱团”项目等,年增收超千万元,累计分红已超5000万元,切实让居民共享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新联商厦

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在海洲街道,蓬勃发展的文化服务正为居民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夜幕降临,新桥社区的“心之桥墨韵书院”便热闹了起来,10多名书法爱好者在此聚精会神制作书香团扇。而这仅是海洲文化盛宴的一隅。近年来,街道依托文化礼堂、静安书屋、构筑起全域覆盖、城乡共享的“文化磁场”。

文化铸魂,构筑城乡文明共生新图景。江南社区打造了商圈邻里中心,里面设置了静安智慧书房和江南文化驿站,推动形成“以读书为乐”的文明风尚;西郊社区以渔文化为核心,创新推出各类渔元素文创产品圈粉顾客;南郊社区连续多年举办端午“虎衣”制作活动,让非遗技艺传承焕新……在海洲,城市中心的艺术资源惠及城郊,更让乡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实现了城乡文化的深度交融与共同繁荣。

此外,海洲街道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辖区内文化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市级文化传播基地星罗棋布。依托这一优势,街道着力构建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多元文化新空间,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末梢,让城乡居民共享精神文明硕果。

在金龙村联排别墅区,居民张女士用社保卡在五星级卫生站刷卡取药:“和城里医院一样方便!”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迁入现代化社区,“村民”与“居民”的身份差异正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消融。

更令人欣喜的是,“城市级”的公共服务触手可及: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家宴中心、设施完善的健身场地一应俱全,让城乡生活品质实现无感切换。

城乡融合的深化,远非简单的“以城带乡”,更在于“城乡互哺、优势互补”的共生共荣。新庄社区的实践便是典范。社区创新设立“城乡融合慈善共富基金”,将城市小区居民也纳入互助体系。此举使得共富基金的阳光不仅照耀原新庄村民,更普惠于新迁入的城市居民。依托基金力量,社区得以提供维度更广、层面更多、服务更精准的便民举措,让城乡资源在双向流动中激发出共富新动能。

如今,海洲街道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步缩小。从产业抱团联建的创富实践,到慈善基金破界互哺的治理革新,海洲正将“城市标准+乡土温情”的基因注入城乡融合发展脉络,描绘共富新图景。

来源丨《浙江日报》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