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设计稿、选定款式、匹配现货面料……在浙江裕德服装有限公司设计部,设计师莉莉短短半小时内就输出了一款CAD电子版型。“没有使用‘画衣衣’平台之前,我们一天设计稿件就出50个左右,现在一天可以达到100个。”裕德服装副总张丹丹说,以往从设计到样衣需要七八天,且设计款式偏少、对市场潮流的反应相对滞后,现在借助AI最快72小时内就能实现样衣交付,国外客户对样衣的选中率从10%提升到了20%-30%左右。 海宁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如今“向人工智能要生产力”这种思维已成为不少企业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走进海宁迪赛针织车间里,2台橙色AGV小车自主规划路线转运袜子,24台自动化加湿器精准调控袜子纱线湿度,背后的AI智慧系统能根据订单急缓智能调度,让生产精密运转。从品料匹配到智能排产,AI正深度渗透各个环节,推动企业效率提升。 
AI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更在文化价值的“变现”中展现力量。面对国潮兴起的机遇,海宁中纺·瓅锦在传统非遗织造技艺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赋能织锦面料技术改造升级,发掘传统提花织锦的时尚价值和潜能,让传统纺织产业因活跃的文化因子重新焕发生机;面对海宁皮影戏、硖石灯彩等因市场小、手艺复杂而难以“变现”的困境,AI也成了破局的关键。金佰利纺织与相关非遗机构合作构建包含3000个皮影元素的数据库,AI可自动解构元素并应用于家纺图案设计,企业“皮影瑞兽”系列窗帘上线即售罄,让“指尖技艺”实实在在变成了“指尖经济”。 
从生产端的高效运转,到设计端的文化焕新,AI的触角还继续延伸到销售端,帮助企业把服务体验做得更细,让老产业在懂技术的同时,也更懂市场、懂消费者。 走进中普连的直播间,只见一男一女两位AI主播正声情并茂地向外国消费者推荐一款产品,语音、嘴型、动作几乎与真人无异。 
中普连是一家跨境电商服务商,今年以来,企业积极探索AI数字人直播新领域,有效帮助出口企业降本增效。“以往我们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针对小语种国家需要招聘专业的小语种主播。”中普连总经理戴晓冬说,如今借助AI数字人可以解决语言问题,毫无障碍地实现全球几乎所有主流语言的实时翻译。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在企业加速转型的同时,海宁也作出了“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焕新升级”的战略部署,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引导企业抢抓AI发展机遇、强化研发设计和人才引育,推动传统制造迈向创新智造。放眼未来,海宁将进一步深化“AI+生产”“AI+文化”“AI+体验”等模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动AI和传统产业“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