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冬种生产事关来年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全局,对推进冬季农业开发,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切实抓好今年冬种生产,努力实现“绿色过冬”,现就做好2018年冬种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抢抓时机,加快晚稻收割进度。晚稻是我市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对全市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晚稻成熟期和冬种作物适播期,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住有利天气,及早做好机收准备,及时为机手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加强机具的组织调度服务,促进机具合理流动和高效作业。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主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代收服务,鼓励开展跨区作业,努力提高秋收冬种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晚稻的收割进度,为冬种早腾茬口,在季节上争取主动权。要做好稻谷烘干晾晒,充分利用现有烘干设备及时烘干稻谷,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利用现有烘干设备积极开展代烘服务;没有烘干设备的,要利用晴好天气,尽快翻晒,做到颗粒归仓。 二、明确目标,切实把握冬种生产总体要求。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坚持增粮与增收并举,积极引导加快冬闲田季节性流转,努力扩种大(小)麦,因地制宜发展鲜食蚕(豌)豆、马铃薯,大力发展“双低”油菜,扶持发展冬季设施农业,调优冬季蔬菜瓜果和食用菌,鼓励种植冬季绿肥,切实减少冬季抛荒,努力扩大冬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把握明年春粮和全年粮食生产的主动权。 三、及早部署,统筹安排冬种生产。一是注重提高冬种面积。要及早谋划冬种生产,做到早落实、早实施。要把粮食生产功能区等重点生产区域作为冬种生产的示范带动区,想方设法扩大春粮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二是大力推广大(小)麦、马铃薯、蚕豆和超高含油量“双低”油菜高产优质新品种。三是大力推广稻茬免耕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等省工节本高产增效技术和蔬菜高效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多层覆盖保温栽培等技术,确保冬种作物稳产增效。四是积极推广秸秆切碎还田、大(小)麦机械直播等农机化先进技术。五是重视旱粮扩面。发展旱粮作物是我市粮食生产扩面增量的潜力之一,要积极引导发展适宜种植的旱粮作物,利用“三园”地(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发展旱粮间作套种,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六是抢季节播栽冬季作物。要及早做好大小麦抢播和油菜、榨菜等作物移栽。 四、强化宣传,认真落实支农政策。做好冬种粮食生产政策宣传,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冬种生产挟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冬种生产。规模种植小麦由市财政每亩补贴90元;省财政继续对旱粮(连片50亩以上)种植者,给予每亩125元的直接补贴,对“三园”间作套种旱粮(50亩以上)且套种面积比例达50%以上的给予每亩60元的直接补贴,扶持创建连片50亩以上的省级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大(小)麦、油菜政策性保险。要加大农作物秸秆机械切碎还田,控制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积极鼓励农户利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五、加强指导,创新冬种生产机制。要进一步创新冬种生产机制,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采取季节性流转、代种代管、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生产,扩大冬种生产规模化水平。要扎实推进冬季粮油高产创建,开展小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具有规模效应和引导作用的示范方、示范基地,增加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扩大春粮、旱粮面积,提高粮油优质高产水平。要努力扩大菜—稻、瓜—稻等“千斤万元”模式,稳定发展油菜—稻、春粮—稻、绿肥—稻等稳粮增效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六、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完善。要按照《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工作的意见》(浙农专发[2018]39号)要求,抓住冬季的有利时机,以投入标准较低、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或完善,集中育供秧、稻谷烘干等生产服务设施不配套或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统筹整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相关农田质量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开展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修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切实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为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吨粮产区。 七、确保秋收冬种安全生产。各地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强化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指导。一是保障农资供应,要保证大小麦、油菜等冬种农作物种子和肥料农药的安全供应。二是做好农机安全生产。要加强对全市农机合作社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等农机具的检修和保养,有效改善机况;要严格执行农机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不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秋收冬种期间,各镇(街道)要认真做好秋收冬种进度及农机化服务进度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通过农民信箱于每周一、四把《2018年秋收冬种进度调查》(附件)报送到市农作站。 海宁市农业经济局 2018年1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