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一:宝宝的眼睛看上去很明亮,不会有问题。 0至6岁儿童中,许多影响视力的眼病从眼睛表面看是正常的,但是实际可能存在致盲性眼病。比如,位置比较靠后的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和其他先天性眼底病等都可能致盲,但眼外观看都没有异常;弱视、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眼外观正常,但可能需要治疗。 误区二:小宝宝“对眼”没关系,长大就好了 人们常说的“对眼",医学上叫“内斜视",婴幼儿的内斜视有真假之分。假性内斜视是由于宝宝鼻骨未发育完全,鼻梁宽且扁平,只是外观看起来像内斜视。这种假“对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观会逐渐改善,“对眼”自然消失。 有的“对眼”是真的内斜视。内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还会影响立体视的发育,限制长大后职业的选择,建议需要尽早治疗。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对眼”情况,建议及时带宝宝去正规的眼科机构进行检查,明确是否是真性内斜视,不要盲目等待其自然好转而耽误治疗。 误区三: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了 引起儿童视力异常的原因很多,近视只是其中一种。6岁内的儿童近视较少,而远视和散光引起的视力异常更常见。另外,其他的眼病,如弱视、眼底疾病等也会影响视力。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视力差,应该做进一步详细检查,确定了影响视力的原因,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用眼指导。比如近视了,建议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远视引起的弱视则需多用眼促进恢复。 误区四:孩子视力不好不用担心,长大就好了 若检查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建议家长重视。6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存在斜视、远视、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和重度上睑下垂等眼部异常,都可以表现为视力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从而引起弱视,导致长大后即使戴眼镜视力也不能恢复正常。所以孩子视力不好应及时矫治,积极促进视力发育,以免形成弱视。 误区五:孩子不想戴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 孩子如果有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经医生确诊后可能需要戴眼镜矫治。眼镜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决眼部聚焦的缺陷,使儿童看得清晰,促进视觉发育,缓解近视进展,眼镜对孩子的眼睛而言即是光学矫正。 眼镜是否摘下来需根据孩子的眼病种类和程度而定,中度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有可能摘下眼镜;散光和近视一般不能摘镜,得等到18岁左右视力发育稳定时,通过相关手术后可摘镜。 误区六:近视眼镜越戴度数越高 儿童近视后度数往往是每年增加,家长常认为是戴眼镜引起的。其实这是由儿童近视本身的病变发展特征决定的。儿童近视多发病于10岁左右,且有低龄化趋势,一般到18岁左右停止进展,儿童近视发病年龄越小,成年后近视度数越高。 近视进展与年龄及用眼习惯有关,科学配戴眼镜可以减缓近视进展速度。孩子近视了,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做相关检查,准确配镜。 海宁市中医院医生提醒,父母如果患有近视,建议及时关注孩子的视力发育,坚持带孩子定期做眼部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少看电子视频类产品,同时也需减少长时间的读书、写字等近距离用眼,多参与户外活动,尽可能减缓近视进展。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同时也建议家长日常督促孩子认真做眼保健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