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001008004003009/2022-69605 发文机关:市民政局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07-01 20:37:30
所属栏目:扶贫脱贫(已归档) 访 问 量 :
进入老年模式
小康路不掉队 1767户低收入家庭获530万元分红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海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民心为导向,坚持一线破难、改革破难,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精准扶贫领域,今年我市创新实施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扶贫改革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零本金参与、无风险受益、可持续增收”式精准扶贫,每户低收入家庭可获取入资资金10%的稳定年收益。前期,全市1767户低收入家庭共拿到530多万元的首期分红,今天是他们收获第二期分红的日子。

“这是第二期的收益金。”在硖石街道南漾村低保户沈魏雅家,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向她送来了一个3638元的大红包,这也是她今年第二次拿到分红了。沈魏雅说,这些钱可以给女儿交学费,贴补贴补家用。

2010年,沈魏雅的丈夫不幸遭遇车祸,前后动过多次手术,花去30多万医药费,但仍造成肢体二级残疾,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料。再加上父母已年迈,女儿还在上高二,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沈魏雅每月3000多元工资和800多元低保维系,才40岁出头的她,早已有了丝丝白发。

“扶贫增收项目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这个收益缓解了我的生活压力,为女儿的求学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沈魏雅这样说道。

多年来,海宁始终不让一户困难家庭掉队。2018年我市出台低收入家庭增收脱贫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0年,800户低收入家庭实现脱贫,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市党员干部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海宁市民政局社救科副科长刘宏亮表示,产业帮扶、创业帮扶这方面的工作海宁也做了很多年,但是对于缺乏劳动力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比较乏力,这在脱贫增收过程中也是一个瓶颈。

针对“弱劳动能力户”,传统的造血方式难以实现长效。对此,海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市领导多次带队走村入户召开实地调研,研究扩宽扶贫增收的新方法、新渠道。刘宏亮介绍,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对象的范围、贷款额度、怎么投资、怎么保障资金的安全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破题。

作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海宁“三权+”抵(质)押贷款的探索,为精准扶贫带来了新思路。现有低收入家庭基本都具备农村“三权+”或公寓房资产条件,经群众自愿参与项目、进行抵押贷款后,海宁由政府统筹把这笔资金投资到市国资公司和乡村振兴“飞地抱团”等稳定收益项目中去。这样一来,低收入家庭每年可稳定增收5400元至22500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拿到分红的也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他们的生活有时真的维持不下去。“谢谢国家政策,真的好。”周舟松诚恳地说道。

改革破难,让农户压在箱底的产权证,变成了增收的资源。目前,全市1767户低收入家庭已拿到前两个季度、总资金超1000万元的收益分红。项目收益作为政府特殊照顾收入,不计入低收入家庭社会救助政策相关的核定收入范围。整个项目周期为5年,实行动态调整及缓冲式退出机制,若因其他收入增加退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的,可继续享受一年收益。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