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001008004003009/2022-69881 发文机关:市民政局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07-18 09:04:18
所属栏目:扶贫脱贫(已归档) 访 问 量 :
进入老年模式
市民政局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把“夹心层”纳入“保护层”

因病住院、因残失业……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许多家庭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却又游离在社会保障外,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夹心层”。

如何扫描定位“夹心层”群体,实施社会救助工作?针对该类群体,去年,市民政局开展“因病、因残致贫和有返贫风险家庭大排查”专项行动,排摸246510户家庭,掌握困难帮扶需求196户。针对排摸出的现有救助政策无法覆盖的情形,市民政局完善《海宁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将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但因病、因残等刚性支出大、收入减少极易陷入困境的贫困临界边缘家庭——“夹心层”群体,纳入救助帮扶范围。

家住丁桥镇金扬村的贾老太现年78岁,患有三级肢体残疾,没有养老保险及收入来源,膝下有一子一女,女儿已外嫁,平日里跟儿子相依为命,生活艰难。“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现在我只能外面打打零工,勉强支撑下日子。”儿子贾某今年53岁,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照顾母亲的同时,还需承担家庭开销的重负。在新政策出台前,该户家庭人均月收入超出低保边缘家庭收入标准,不符合低边申请条件。面向“夹心层”群体的政策调整后,对照申请支出型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政策,贾老太一家符合“支出型贫困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条件,在2021年11月完成申请审批后,次月起就享受与低保边缘家庭同等的专项救助政策。

对于无法认定纳入低保、低边或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但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市民政局去年启动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机制,明确适用情形及救助保障范围,致力解决现有社会救助政策一时难以解决的急难(或特殊)的救助个案问题。“针对因病、因残等多维临界贫困问题,我们打出了一套优化支出型贫困政策和‘一事一议’的组合拳,加厚兜底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市民政局救助站副主任刘宏亮表示,通过“一事一议”前移救助关口,加大了对相对贫困家庭救助力度,降低家庭财产认定门槛,有效促进社会救助从兜底型向发展型的转变。

线上线下齐发力,依托“救在潮城”海宁市助联体党建联盟,我市统筹衔接财政、教育、医保等31家单位落实帮扶政策,对经认定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实行动态管理,联动社会组织,将支出型贫困对象纳入社会化帮扶项目范围。在依托省大救助信息平台和“幸福嘉”数字化救助平台下,市民政局积极推动救助服务迭代升级,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由“单一救助”转向“综合救助”,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实现高效对接、精准帮扶。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重点围绕“扩中提低”的目标,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在社会救助方式上,着眼于“三个转变”从收入型单维度救助向综合型多维度救助转变从物质类救助向“物质+服务”类救助转变从分散型救助向联合型救助转变。在目标人群关注的重点上,优化顶层设计,扩大政策覆盖面,聚焦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落实差异化策略,着眼社会救助工作全流程,建立长效救助帮扶机制,编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