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一大早,海宁的厢式冷藏货车停在了武义县坦洪乡陈村的一片瓜田边,村民们开始采摘装车。这批西瓜亩产约5000斤左右,清明前后栽苗,眼下终于成熟。 装了满满一车西瓜的货车从武义的田间垄头出发,小心地开过崎岖的山路,然后驶上高速公路,奔向230公里外的海宁。下午4点半,车子进入海宁市区,陆续向预订的单位员工分发。一车西瓜抵达海宁市区不到一个小时,就基本分发光了。 “这次第一批就没有了,一下子被抢购一空了。高山上本身温差也比较大,养分比较足,所以这西瓜的口感是我们海宁市面上没有的,没有施用任何农药添加剂。”长安镇赴武义挂职干部马晨辉说。马晨辉是长安镇东陈村人,现任长安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是省派帮扶武义团组海宁市工作组驻紫谷村第一书记。他曾多次组织参与山海协作公益直播带货活动,推动山海协作,互助共进。 当天,位于坦洪乡上周村的另一路厢式货车也在忙着将收购的4200斤玉米装车运往海宁。据悉,原先上周村的土地承包给苗木商,每亩租金六七百元,现在村民收回种玉米,效益翻番。 这批西瓜和玉米,分别有30亩,均种植在武义县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上,西瓜皮薄瓤多,汁多味甜,玉米鲜嫩多汁,香甜软糯,都是由当地老农亲手种出的。 海宁和武义相距230公里,农产品销售难,一直困扰着山区农户。我市赴武义挂职干部何浩力、马晨辉等发现当地传统村落里,留守着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如何让他们增收?小农合作共富项目应运而生,采用“供销社(农合联)+村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我市开通了山海协作农产品直通车,在市农批市场建立武义高山蔬菜直销点,并设立武义名特优产品专柜专摊,组建4个山海协作带货微信群,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工会和广大职工采购团购,此外,通过海宁商城、海宁农珍等电商平台吆喝销售,建起了一条从产地到销地、产销直供的一体化服务链。 在武义农产品带货方面,长安90后小伙李正平做了许多积极贡献,他是浙江云垚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宁市花卉产业农合联党委副书记。2022年年初,李正平在海宁市云上农博会上介绍了一大批武义助农产品。“我老家就是武义的,现在在海宁安家。”李正平说。随后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海宁和武义结对山海协作,就和长安镇挂职武义紫谷村书记马晨辉联系,组织开展农产品公益直播活动,实现“流量为公益变现”。 目前小农合作共富项目覆盖武义坦洪乡(全乡)、王宅镇、新宅镇、大田乡、茭道镇的15个村,村民第一季共种植玉米、西瓜、小香薯等高山瓜果204亩,吸收农户221户,与此同时,还有161户养殖了5000羽海宁立华公司的雪山草鸡。 马晨辉告诉记者,这次小农户合作共富项目开始之初,许多农户并不信任他们,经过多次动员才发动了15个高海拔村落开展试点。项目开展后,很多农户也是没有按照技术指导进行种植,而是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等到收获的时候,产量和质量的差异让农户开始相信他们的技术。这次第一批高山西瓜和玉米运往海宁销售也让农户们更有信心了,明年项目的开展会更加顺利。 “山区小散农户如何实现共富是当下的一个发展难点”,马晨辉说,“小农合作共富项目充分利用海宁和武义两地各自的生态环境和市场、技术等优势,打通山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将服务链延伸至生产端,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小农户大合作、小生产大市场,探索了一条实现山区小散农户共富的有效道路。” 据了解,武义山区这茬玉米西瓜等收获后,将安排小农户种植西兰花、莴苣、萝卜、甘蓝等高山蔬菜,力争明年该项目吸收小农户1000户以上,户均增收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