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光微雨后 春发大寒初 今日16时29分,大寒。 这是全年最后一个节气,一年终章,至此轮回。大寒与小寒对应,《月令》称“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冷至极点,故为大寒。 南方一些地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在北方多地,最冷仍在大寒节气。 
明朝换新律 梅柳待阳春 大寒一到,春天的脚步更近了。 冬春交汇之际,万物潜藏,等待春风化冻。坚冰之下春水涌动,蓄积着能量;酷寒之中草木朝阳,萌动着春意。 大寒花信风三候,分别为瑞香、兰花、山矾。小寒时节吐蕊的梅花则到了盛开期,朵朵娇艳,凌寒傲雪。宋朝王铚有“不知大寒风气势,难开小朵玉精神”的佳句,咏赞的正是大寒时节怒放的梅花。 腊酒自盈樽 金炉兽炭温 食糯,是大寒时节传统食俗。 中医认为糯米温脾暖胃,补中益气。清代名医王士雄所撰养生宝典《随息居饮食谱》中称,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很适合冬季御寒补虚。 旧时到了大寒,北京等北方多地盛行吃糯米做的“消寒糕”,也就是年糕,取其谐音“年高”的口彩,祈愿来年平安顺遂、步步高升。南京的八宝饭则将糯米与红枣莲子等干果同蒸,拌以糖、油、桂花,出锅再浇上一勺糖卤汁,糯甜醉美。 无论南北,一家人团聚时,喝上一壶糯米酿的冬酒,“冬阳酒味色香甜,团坐围炉炙小鮮”,暖胃暖心,也是大寒时节相宜的天伦乐事。 金炉银烛夜生春 爆竹声催节候新 大寒过后,转眼便是除夕。 俗话说,“小寒忙采办,大寒忙过年”。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 这个时候,该忙的都忙得差不多了,除夕也要到了。 家里的糯米冬酒、红泥火炉、暖榻新被,还有双眼满含期盼的老母亲,都在等你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