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回顾2022年度“海宁新农人”

发布时间:2023-01-22 07:00 信息来源:海宁市 浏览次数: 字体:[ ]

过去一年,在海宁农村发生了不少新人新事,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上一年度海宁乡间,涌现出的这些精彩人物。

【关键词: 新农人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在海宁,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到农村创业,当起了农创客,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朱乔煜”

每到过年,海宁鼎亿家庭农场的朱乔煜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准备年货产品、直播带货、打包送货,连轴转。朱乔煜今年28岁,是袁花镇双丰村人,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发展农业,开办了海宁市鼎亿家庭农场,把自己在大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朱乔煜回乡创业的第一份作业就是帮助母亲和镇里的种植女能手们,建立了泥土香“农产品网上直通车”,线上线下结合打通农产品销路,微店开通的前三个月每月订单额就达到了8万多元。朱乔煜还和村里合作,打造了槜李的种植基地。通过槜李种植,全村每年增收超过540万元,这让村民们在种植檇李的致富之路上越走越顺。

这几年,朱乔煜紧跟潮流,投身到了自媒体发展的热潮中,利用抖音短视频、直播等媒介,为农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像我父母辈的话,他们实践操作经验是非常强的,我们可以利用在大学里‍‍学习到的一些新思维,然后结合他们的一些实际经验,这样肯定能在农产品的销售和农场的运营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王静静”

新农人王静静,来海宁四年的时间里,她开创了自己的园艺事业,成为了一位为海宁花卉产业添砖加瓦的新海宁人。王静静今年34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杭州从事花卉的采购和销售,六年前,她来到了海宁创业。基地主要从事花卉盆景的批发零售,并提供园林绿化养护和园林景观设计等服务。花境设计是现在新流行起来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王静静也是比较早将花境这一概念带到海宁花卉产业的人之一。这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王静静的创业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天将基地里的花卉的情况拍摄照片或视频发到网上成为王静静一项重要的工作。她说:“通过微信和抖音,更多的客户朋友了解了我们,选择了我们,相信了我们。我们的客户来自辽宁、山东、安徽、福建、广东,甚至陕西、贵州都有。发到网上的照片和资讯每天都要及时更新,因为植物跟别的工业产品不一样,可能今天花还没开,明天就开了,所以要把最新的状态信息,传达给客户。”

从一开始的24亩发展到现在80亩的规模,销售的品种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种,王静静对整个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我觉得会越来越好,第一是政府在支持,第二是社会也在需要,我们本身是一个创造美,美化祖国大地、彩画家园的过程。”

【关键词: 花农变主播 新形势催生新职业】

“钟传盛”

“这个品种现在是一个开花初期的颜色,抹茶绿的这个颜色,来老铁们,这个多少钱?我先问大家您喜欢吗?您想要吗?喜欢想要,你给我扣两个字好不好?”当我们前来采访钟传盛时,他正在镜头前侃侃而谈,通过直播推销自己公司的绿植产品。钟传盛今年36岁,2022年年初从广州来到海宁,加入春泥花植工作。在这之前,他在广州从事园艺事业已经有十七年,主攻的方向一直是花卉生产。

钟传盛说,来海宁之前,他也曾经做过抖音账号,尝试直播,但是没做起来。来了海宁之后没多久,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基地的花卉销售都受到影响,他再次有了直播的想法。他和其他两位主播加上两位打包工人组成了5人直播团队,开启了基地的第一次抖音直播。“开播第一个晚上,直播间在线人数才十几个人,卖了两单还是三单。我们觉得这样子不行,感觉不对,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后来我们想到当时正好有一个产品,线下批发不好走,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品以不赚钱的方式,在网上销售,去测一下流量。所以第三天开场,我们以九块八的价格开始销售,那场直播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了500人,效果非常好。”

直播间火起来了,销售额做起来了,疫情带来的损失被弥补了很大一部分。现在基地每天有两到三场直播,而钟传盛也全身心投入到了直播这个新行业中。他说:“我打开直播间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是兴奋和幸福的,甚至达到了让我兴奋地睡不着觉的那种程度。”

“小颖”

主播小颖,也是在“花农变主播”浪潮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告诉我们她原来一直从事的是服装的销售行业,2020年也是机缘巧合,才踏足了直播行业。刚开始的时候,直播带货一直是不愠不火的状态。直到前年,长三角地区花卉园艺直播电商基地的建立为小颖的直播生涯带来了转折。她说:“怎么去开这个直播间,然后一些话术的引导、直播间的布景等,很全方位的保姆式地给你帮助,我觉得作用真的还蛮大的,学到了很多。”

经过培训,直播带货的势头一下子起来了。每次直播一个半小时,场观稳定在13000到15000人次,营业额在一万元左右。现在,小颖和她的团队每天都保持开一场直播,她对这个职业的前景也很有信心。她说:“做这行的都知道,我们长安这一带的花卉可能产量并不是说最高的,但是质量绝对是可以的,这是我们这边的一个优势。然后我们这边还有“虹越”、“爱种花的王大爷”这些行业标杆,他们也给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方向。所以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关键词: 因为热爱 所以执着】

在我们的新农村里,还有这么一批人,因为心中的热爱,投身到自己的职业或者是兴趣爱好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张丹娜”

在长安镇(高新区)老庄景苑一区的张丹娜家,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艺术氛围。这里既是她的家,也是她工作的地方。张丹娜介绍,她从小热爱艺术,大学毕业后在艺术专业深造了三年,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她回乡创业,从事美育教育。“绘画里面其实有很多科目,我觉得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家长不要太早定性说让孩子去学国画或者学漫画,不要帮他做决定。因为你不了解孩子,美育给每个孩子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建议孩子在学习的前几年先上综合的课,我会排不同科目的课让孩子去体验,这样一个是积累基本功,二也是开阔孩子的眼界。”张丹娜对于美育教育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这些年,随着抖音等传播手段的普及,张丹娜还将自己的作画和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发布出去,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到美术教育。

张丹娜告诉我们,她的成长离不开自己家庭的教育与熏陶。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是全家一直在践行的格言。前年,张丹娜学会了游泳,学习了摄影,考了红十字急救员证,还在热衷献血的爱人的鼓励陪伴下,也成为了光荣的献血者。

张丹娜在从事艺术教育的同时,还热心公益。她带着孩子一起走上街头,保护环境卫生;带着学生在乡邻家门口进行公益环创手绘井台和洗衣台;开设公益课堂,免费开展教学服务;带着学生们一起开办公益画展,所得收入全部捐献。她还参与到了各种社会事务中。她说:“我始终不会放弃说让自己更加充实,变得比理想中的自己更好一点。”

“王海菊”

同样因为心中的热爱,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还有王海菊。王海菊是一位新晋中式面点师,她用一双巧手在面团中揉出了幸福的“创业经”。王海菊告诉我们,她一直以来都对面点制作十分感兴趣,也经常在工作之余制作点简单的馒头包子给孩子吃。2020年暑期,她参加了斜桥镇开展的“初级中式面点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通过培训,她掌握了面团调制工艺、成形工艺、熟制工艺和宴席面点的配置等中式面点制作方法和技艺,还拿到了中式面点师的技能证书。

现在,王海菊制作的馒头包子,不但家里人爱吃,她的朋友们也纷纷要求分享,她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达人。为了满足小朋友们的需求,王海菊还认真研究揣摩,做起了卡通包,研发了果蔬面、果蔬水饺等面点。王海菊还参加了“农副产品短视频直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走上了创业路。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