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如何让硖石灯彩更璀璨?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3-01-25 08:37 信息来源:海宁市 浏览次数: 字体:[ ]

时光奔涌向前,奋斗永不止步。新的一年,记者与硖石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金龙聊期盼、话愿景,倾听他的故事和新年愿望。

人物名片:胡金龙,1953年出生,硖石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艺多年来对硖石灯彩传统制作技艺造诣颇深,精湛作品在国内乃至国际灯彩界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长期坚持硖石灯彩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和教学工作,几十年里培养了一批硖石灯彩新艺人,为我市硖石灯彩的传承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硖石灯彩结了缘,从此便一发不可收。那是1980年,改革开放后海宁第一次举办灯会。当时我还在海宁水泥厂担任厂医工作, 厂里接到了要制作一盏花灯的任务。于是,我也作为辅助工加入了制灯队伍。

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我找到了硖石灯彩全能艺人孙惟君先生,请他帮忙把关,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对灯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个月后,这盏名为“金鸡报晓”的花灯制成了,而我也成了先生的徒弟。

此后的十多年里,业余时间我一直跟着先生学习,在他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慢慢掌握了硖石灯彩传统“针、拗、结、扎、刻、糊、裱、绘”八大技法。在此期间,我先是在厂里组建了“业余灯彩小组”,后又成立了“硖石灯彩工艺社”,我们制作的花灯不仅参加了市里的迎灯活动,还举办了全国巡回展。

1995年,厂里难以负担工艺社开支,于是我就自己承包,自负盈亏。那几年,我四处联系合作方,绞尽脑汁为硖石灯彩做宣传,靠着主动走出去,勉强维持生计。2006年,硖石灯彩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我作为申报工作的参与者激动万分,也正是在那年,工艺社正式更名为现在的海宁市硖石灯彩有限责任公司。

回顾这四十多年的从艺路,其实并不平坦。前几年我一直担心传承人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但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也通过大家的努力,硖石灯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传承人队伍也随之壮大。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年轻血液”持续涌入,现在团队里有一半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加入也为硖石灯彩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一路走来,我们既向内求索,不断创新技法,利用传统工艺技法成功开发了礼品灯彩、工艺针刺灯片、茶壶花瓶灯系列等新品种,也持续向外输出,让灯彩漂洋过海,去往美国、俄罗斯、新西兰、印度、西班牙等地,让世界看到硖石灯彩的无限魅力。

近三年来,虽受到疫情影响,但传承之路也不曾间断。2022年,我们为广大灯彩爱好者开办了许多培训班,同时还组织了20余场送灯彩下基层体验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接触非遗文化。

新的一年,我对未来传承之路怎么走也有了新的想法。接下来,我想开辟一条新的传承途径——推动硖石灯彩进校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让他们在亲身感受、参与非遗中思考创新,加深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硖石灯彩的传承延续。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杨馨蕾 居秋渊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