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进入老年模式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0-26 11:0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字号:[ ]


名 称: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答复情况:

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第十四二次

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沈颉、岳远征、殷烈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四届第二次会议上提的提案《关于以“农业+”推进未来乡村共富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制定政策保驾护航

2022年,周王庙镇博儒桥村成功入围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长安镇兴城村、丁桥镇海潮村、袁花镇长啸村和黄湾镇尖山村4个村列入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许村镇永福村、科同村、盐官镇桃园村、斜桥镇华丰村、海昌街道双喜村5个村列入第三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全面开展建设。我市指导创建村编制完善了《博儒桥村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方案》等省级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1月11日出台《关于推进海宁市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海政办发〔2023〕4号文件),明确了财政支持政策,列入省级、嘉兴市级未来乡村新建项目的,按照市镇村5:4:1的比例落实建设资金。省级未来乡村新建项目,市财政按照工程结算审核价的50%进行补助,最高不超过800万元/村;嘉兴市级未来乡村新建项目,市财政按照工程结算审核价的50%进行补助,最高不超过150万/村。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积极参与未来乡村项目建设,目前吸引社会资金近2000万投入省级未来乡村建设。

二、拓展农旅融合产业

    近年来,我市立足共同富裕,以“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农村创新创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序推进全域旅游及景区村庄创建,截至2022年底,创建3A级景区村庄14个,4A级景区镇3个,注重政策整合引导,一方面落实《海宁市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海政发〔2022〕25号),设立扶持乡村旅游发展专篇。另一方面落实《海宁市贯彻浙江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承接落实方案的通知》(海政发〔2023〕9号),设立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政策,鼓励城市转型退出的工业用地根据相关规划用于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近期我市出台了新的实施方案《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宁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海政办发〔2023〕35号文件,旨在优化文旅资源布局、丰富文旅产品业态、健全文旅产业体系、提升文旅服务质效、转变休闲生活方式,塑造“潮城海宁”城市文化标识,全力打造世界著名观潮胜地和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丁桥镇新仓村,周王庙镇云龙村、胡斗村省级休闲乡村创建工作,突出农耕文化元素,拓展休闲旅游功能。特别是周王庙云龙村的“中医药标本馆及研学实践馆项目”,将建设陶艺馆、纸艺馆、中药坊、农工坊、食工坊等,主打研学功能,传承农耕文化。

三、发展数字农业经济

通过主导与科研公司合作,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结合2022年度“四共四筹·儒林春风”风景线建设,将博儒桥未来乡村试点方案融入精品线规划,积极推动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共富厂房建设等在博儒桥村落地实施。组织市级部门、镇村干部到萧山、衢州等地考察学习未来乡村和数字化改革工作,为我市抓好未来乡村试点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模板和经验。2022-2023年度全市共有10个村列入省级未来乡村建设,博儒桥村、海潮村、长啸村等3个村已通过省级未来乡村考核认定,其中博儒桥村评价优秀,其“党建统领·四共四筹”机制入选浙江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周王庙镇云龙村与杭州青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首款数字伴手礼——“云龙蚕宝”。“云龙蚕宝”与云龙村的蚕桑文化产业深度绑定,通过青廷科技对云龙的蚕桑产业进行溯源ip开发,将传统的文化题材翻红成了生动有趣的“蚕宝”形象,再绑定云龙特色的桑蚕文化,用区块链技术将其数字化,形成可交易流通的商品,将云龙村的存量资源激活成新的数字资产。通过绑定一系列权益,推动云龙农产+文旅一体化,还与云龙村蚕俗文化参观游学、桑蚕养殖科普等线下实景体验进行深度绑定,将产业服务能力做成配套权益放进数字伴手礼,实现美丽经济的数字化运作。

四、注重人才整合培养

出台了《关于建设长三角人才生态最优市的若干意见》(海委发〔2020〕18号)、《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海委人才办〔2019〕2号)、《海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海政发〔2022〕9号),从产业扶持、人才激励、金融保险等方面吸引支持农创客、大学生、返乡青年等各类人才进行农业创业,涉及到生活补贴和留用奖励、安居保障、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补贴等方方面面,在人才“引、育、留”三个环节中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对传统人才评价体系的补充,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以个人突出业绩贡献、企业和行业认同度为评价标准择优评选出一批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享受相应人才政策。以1-2个村为试点,以点带面,专业人才+专业运营团队作为支撑。制定系统的培育规划,整合培育力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旅游产业,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人才方面的专业培训。并把乡村人才振兴列入全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体系,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为我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政策保障基础。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你们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海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361日   

    (联系人:陆文婷,联系电话:0573-87635721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