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成功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这是省新型智库研究会负责人徐伟金对海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做出的评价。
2021年,海宁第一次明确提出打造百亿级生命健康产业。短短三年,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两大领域在海宁次第开花。到今年8月,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已引育1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24多亿元,产业集群的“聚链成势”效应逐步呈现。
点上开花
在高新区的贝莱胜电子车间,整体生产已渐入佳境,这家去年才入驻的企业,主营业务为人工电子耳蜗产品、清洗消毒机等医疗器械生产制造,仅仅一年多时间,规上工业产值迅速突破4.5亿元。“海宁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和极致的店小二服务,为贝莱胜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企业负责人表示。

△贝莱胜电子
“海宁服务”似乎成了一种评价。在经济开发区,奕瑞影像科技(海宁)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奕瑞科技的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数字化X光探测器产品。2021年落户海宁后,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积极帮助海宁关注优质的生命健康产业项目。就是在它的穿针引线下,海宁成功了接洽沛嘉医疗器械项目。目前,总投资1亿美元的沛嘉医疗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即将上马开工……
8月份,单个私域平台就卖了3000多份,线上复购率达到20%左右,线下复购率可以达到80%-90%……这是浙江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鱼胶原蛋白肽产品的“成绩单”。这两天,浙江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上各类设备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准备发往国内各大市场。从做豆腐到发力生命健康产业,企业负责人吴钰涛瞄准“大分子蛋白进入人体后很难被消化吸收”这个难点痛点,和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工程研究所研发人员持续技术攻坚,并以胶原蛋白肽项目作为切入大健康产业后的首个项目。

△芯美生物科技
如今,在海宁生命健康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芯美故事”正在上演。已经落地的项目快速成长,正在建设的项目快马加鞭,攻坚招引的项目势如破竹……在市商务局副局长朱海东看来,我市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蓝图在省内不算最早,但是因为精挑“种子”、精选“土壤”,再加上政府精心培育,如今,一棵棵小树苗犹如雨后春笋,逐渐构建起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森林”。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生命健康产业相关企业183家,今年以来共招引落地生命健康产业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73亿元,整体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链上成景
三年时间,海宁的生命健康产业完成了从0到1的构建和发展。如今的生命健康产业之于海宁,不仅是一个朝阳产业,更多的是扛在肩头的一份担当责任,是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奋勇争先的一个重要抓手。
开车行驶在鹃湖国际科技城,三期项目生命健康创新园已完成房建工程,目前处于收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主要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两大领域,这是环浙大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生命健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新区,规划面积达到1000亩的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已经雄姿初露,这里将打造集生产、检测、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智慧医疗产业综合体。

△鹃湖国际科技城三期项目生命健康创新园
不满足于“点状”萌芽生长,海宁在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链上独辟蹊径,以“一核一园”推动“强面”工程,畅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更多合作。
依靠浙大国际校区生命健康优势专业,打造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带,聚焦细分领域的总部型、产业化、人才类科技项目,积极招引链主型企业,构建“光谷”“牙谷”“心谷”“眼谷”“骨谷”产业体系,并配套园区、专项基金和医院,形成了全链条发展模式。例如其中的“光谷”,就是以奕瑞影像等为依托,打造研发、生产数字化X光线探测器医疗器械为主的产业链体系;“牙谷”,则是依托浙大口腔医院等,打造集高端牙科材料研发、运用、转化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目前,海宁已初步形成医疗器械为主、其他细分领域类为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3年海宁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与此同时,海宁全力以赴发力招商,扩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基础力量。今年在上海等地举办多场生命健康项目路演,推动了项目与资本“双向奔赴”;“2023年海宁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龙头类医药流通零售企业实现战略合作......截至8月,全市累计开展生命健康类招商超300次,洽谈项目超100个。
“发力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既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朱海东说,生命健康产业是海宁142产业集群的重要布局。
凝链聚势
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绝不是“一阵风”式的赶时髦,需要政府的适度引导,需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时间去积淀底蕴。对于海宁来说,要在新格局中形成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必须瞄准一个“靶心”,多方协同发力,凝链聚势。

△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
看见成绩,也要看到不足。对标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我市的生命健康产业存在入场布局较晚、产业规模相对小、产研融合转化以及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锚定百亿级别的行业目标,我市正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肥沃产业土壤,激发“生命”的澎湃。

△经开区赢海产业园(项目将打造大健康产业园 总体量9.8万方 预计2024年年初投入使用)
顶层设计上,积极融合“三条链”齿轮。围绕“创新链”,浙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研究院(鹃湖实验室)、浙大国际科技园等高能级平台和重点项目的打造,将建起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将招引一批科创型、初创型企业,共筑产业发展协同体系;围绕“服务链”,将借助“长三角医疗器械检测评价与创新服务综合体”,以及与浙医一院的深度合作,持续优化产业服务生态体系。
招商引资上,强化“新引力”。一方面,我市聚焦两大重点领域和“五谷”产业链细分赛道,积极奔跑、精准招商,产业招引“火力全开”;另一方面,我市完善统筹协调,调研一批平台、协调一批机制,以智库等形式高效赋能产业发展;此外,招商方式的创新,如引入基金公司等专业力量,加强与商会协会的合作,也让产业招引渠道有了广阔余地。
产业培育上,完善“新路径”。产业布局方面,依托我市三大上市公司,逐步拓展产业规模,并探索“筑巢引凤”,吸引行业顶尖公司、研究院落户海宁设立机构;锁定重点领域,我市将加快建成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引进国内外一流机构平台,引育生命健康创新企业。后续,我市将完善重点生命健康企业培育库,遴选20家左右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给予全方位政策扶持和引导服务,形成“产业+配套”的产业链生态、“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集群。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在新一轮发展的浪潮里,海宁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正蓄势崛起。
市传媒中心记者 | 俞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