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从无到有、乘势而上 海宁高新区的30年巨变

发布时间:2023-11-20 18:05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历史,总会在关键节点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循着1300年的历史回望,长安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有太多值得铭记的关键节点。1993年,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前身),区域面积20.2平方千米。从此,一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传奇故事拉开序幕。彼时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正以势不可当的气势破浪前行。彼时之长安,一幅壮阔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勤劳勇毅、敢为人先的长安人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追风逐浪、勇立潮头。

图片

30年来,一代又一代长安人接续奋斗,用心血和汗水将高新区这片曾经的滩涂,浇灌成一座产业兴旺、人才集聚、生活幸福的国际新城。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30周年。

回首过往,这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记忆,是一部坚持改革开放、落实“八八战略”的壮丽史诗。面向未来,30年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片热土又将发生怎样的巨变?

开疆拓土

“谁能想到,当时一片荒芜的海涂能有今天?”今年75岁,曾任长安人民公社书记、盐仓垦区书记、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张永生感慨万千。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79年以前,这片土地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滩,一眼望去全是沙。

图片

如何将荒滩变宝盆,战天斗地的海宁人经验丰富。远在春秋时期,海宁先民就利用滩涂资源刮淋煎盐,境内盐田连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汉代,海宁先民就开始利用滩涂开发农业种植业,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宁掀起了新一轮海涂围垦高潮,以开天辟地、一往无前、艰苦奉献的精神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1979年10月,“盐仓海涂围垦”正式开始,此次围垦是海宁围垦史上通过“会战”模式进行的人力施工规模大、投入劳力多且最具攻坚性的一仗。县委、公社、大队层层发动,组织10多万民工声势浩大地在老盐仓大坝到三号大堤八号坝东800米的中高程滩涂上,分三期实施筑堤围涂工程。

图片

“早上出门天未亮,晚上归家见月亮。”那个时候,天才蒙蒙亮,在绵延十多里的路上,有一支前望不到头后望不见尾的队伍,挑着土箕、扛着铁耙,冒着寒风凛冽,行走在荒凉的海涂上,为的就是去茫茫海涂拦起一道道堤坝、筑起一片片希望的土地。整个围涂工程共

投工400万工日,挑培土方588万立方米,运抛石料100万立方米,成功筑起高12米、宽30米、长7521.6米的沿江大堤和3条总长9680米的隔堤。筑起防潮冲盘头1座、高丁坝8座、低丁坝12座,及船闸、排涝闸等配套设施,新增宝贵土地资源20.2平方千米。

“当时参加围垦的村民全凭一腔热血艰苦奋斗,为子孙后代挑出了一片发展的沃土,这种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围垦’精神,值得代代相传。”张永生说。

图片

围垦艰难,创业更难。如何在这来之不易的20.2平方千米土地上描画出浓墨重彩的发展蓝图,成了摆在当时盐仓垦区管委会面前的头等大事。最初,县里将盐仓垦区定位为农业开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抢时间,垦区管委会采取“边围垦、边配套建设、边开发种植”的方针,围垦完成当年就开始试种农作物,次年开始试种小麦、水稻、油菜等,均获得成功,曾经白茫茫的荒滩终于有了收获。

图片

但单搞农业效益不高,这在敢想、敢干、敢闯的垦区人看来,还远远不够。契机出现在1991年。那一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盐仓垦区设立盐仓开发区,并提出了接轨下沙的想法。在多方努力下,1993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同年11月,海宁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在盐仓垦区建立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以下简称农发区)。自此,这片围垦出来的土地开始了第一次腾飞,各地客商踊跃进区投资兴业。

图片

至2010年,区内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增至140家,电子电器、装备制造、科技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逐渐崛起。同年,经省政府认定,农发区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片土地迎来了第二次腾飞。

乘势启航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要学会因时而变、因势而动,不断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而勇立潮头的长安人选择了用改革创新的“金钥匙”打开了发展的新天地。

图片

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后,为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功能布局、实现优势互补,2012 年,长安镇与高新区合并成为长安镇、高新区,辖区总面积91.9平方公里。由此,高新区进入经济社会全面统筹发展的新时代,开启了从“建区”到“造城”的新征程。“造城”并不容易,首先要做的就是高新区的“扩容提质”。“扩容”,就是要扩大平台容量,“提质”就是要提升产业能级。2017年,长安镇启动高新区《扩容提质三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征出一个万亩产业平台,打开了高新区发展的新空间。同时,通过“腾笼换鸟”“退低进高”淘汰了一批低效、落后产业,引进了佛吉亚、奥的斯、美迪凯等一大批高端制造业企业,园区产业能级进一步跃升。

图片

以梦为马、砥砺前行。一直以来,高新区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产业的脚步从未停止。近年来,高新区依托“融杭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敞开怀抱,以更高的视野、更开放的胸怀连接世界,全力打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高地。新华三电子信息产业园、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诺德智联科创中心、钱塘云湾中心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先后落户,凝聚起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图片

图片

“造城”还需要优质的生活配套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环境整治上,长安镇、高新区以“大美”为目标,推动全域整治、全域秀美。东街、中街、西街、寺弄等运河老街全面修缮,龙舟赛、灯会等古老的运河传统文化活动全面“复兴”;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村庄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环境由“盆景”变“风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图片

图片

在生活配套上,大力发展医疗、酒店、教育、购物等城市配套设施。先后完成了海宁市中心医院、海宁市高新区卫生院、长安镇卫生院的新建或改建,为新、老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保障;引进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教育实现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全覆盖;引进了奥特莱斯、浙江太平洋大酒店、虹运汇等大型购物广场、星级酒店,金融商贸活力满满……

图片

图片

教育、医疗资源优质均衡,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完善健全。

如今,在百姓心中,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长安镇、高新区。

逐梦未来

发展一旦启动,就是一路向前。3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让高新区春潮涌动、破土而出,撒下希望的火种;30年后,长三角一体化、杭嘉一体化、杭州湾大都市圈等重大发展战略的长风巨浪,让这里风起云涌、化茧成蝶,燃起了高质量发展的熊熊烈焰。

图片

如今,充满创新基因的高新区正抢抓发展风口,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全力建设钱塘国际新城。2022年12月,长安面向全球发布了钱塘国际新城城市设计,新城规划面积24.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752万平方米,规划人口约22万人,以产业为基础,以青创为特色,以生态来赋能,综合打造一个未来之城,承托起“势起钱塘、活力无界、青创潮都”的前瞻性国际新城。

图片

新城从“回头潮”观潮点一直到下沙大学城的接驳处,沿7.8公里钱塘江岸线展开发展格局,包含“杭海之门”“钱塘之眼”“观潮之窗”三大重点片区。“钱塘之眼”是新城最有风貌特色的片区,以树立江岸最具艺术特色的创新型城市CBD为目标,集商务办公、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于一体,打造钱塘国际新城创新服务核心。

图片

“杭海之门”是新城接驳下沙的重要门户,也是集休闲、商务于一体的生态立体青创园区和高品质国际社区。园区以青创孵化为主,配套有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非常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观潮之窗”位于回头潮景区,是真正展现钱塘国际新城弄潮文化特色的区域。区域内结合高品质双创产业园区和潮文化旅游服务区两大核心职能,打造特色创客文化,形成休闲娱乐、观光文化为一体的国际观潮平台。

图片

未来已来,在钱塘江畔,一座动能澎湃、活力四射的钱塘潮都、青创之城正踏浪而来。一代接一代,一程又一程。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历史时刻,30 年前播下的那一缕融杭微光,如今已经变成灿烂艳阳,在高新区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正在孕育着新的希望。

新时代、新征程,走过了传奇30年的高新区正重新出发,继续书写着新的传奇。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张会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