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块状经济则是浙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从更微观角度来看,小镇经济正成为浙江块状经济的重要支撑力。

盐官镇,小小的刀片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集聚效应,成为大家口中的“刀片小镇”。翻看全镇刀片企业的清单,规上刀片企业仅有4家,近80家企业还处在小敲小打的阶段。面对时代浪潮,盐官刀片产业正面临产品种类单一,生产产品规模较小等瓶颈。如何实现产业“再攀登”,是这个“刀片小镇”不得不回答的“时代之问”。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宁市精达五金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是盐官镇第一家生产刀片的企业。目前,企业主要产品有电动剃须刀、修剪刀、美容修眉刀等,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年销售额稳定在5000万元。
进军刀片这个“小众”产业,源于盐官镇具有锁、合叶、插销等小五金产业的资源优势,海宁市精达五金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宇表示,这些产品遍布在盐官镇的各个角落,与刀片生产具有金属的共性。
继精达生产刀片之后,大大小小刀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与机遇并行。发展至今,盐官镇的刀片已经“画”出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刀片材料的生产、刀具制造、刀具销售等环节。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对高效、精密切削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盐官的刀片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目前,盐官的刀片产品市场需求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

“但目前,刀片产业工业成品规模偏小,与个人护理剃须剃毛整机销售值200多亿元规模相比,刀片销售规模只有40分之一。”当地经发办负责人周强表示,一把电动剃须刀出厂价在30元不等,然而内含刀片价值才达到2元不到。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产品的竞争,有的企业选择经历阵痛期后创新,有的企业则选择主动革新,盐官镇的刀片企业就在各自的赛道上寻求破题的“解法”。
“早在10多年前,我们公司就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目前拥有核心技术工程师15人。”海宁市永发刀剪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司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约300万元,及时捕捉客户需求,设计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得益于过硬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专利40多项,使得永发刀剪在业内站稳了脚跟。

海宁市永发刀剪有限公司从事美容美发刀剪系列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凭借先进的理念成功达成与国际多个大厂的合作。
毋庸置疑,跻身行业一线,人才与创新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两大关口。
核心技术研发和精品生产,是永发刀剪一直能往前走的两条腿。尤其在生产方面,企业每年投入200万元,积极引入智能化精密设备和品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抓好产品质量。基于此,永发刀剪在承接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大国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得先机。
无独有偶。新艺机电有限公司在盐官也是一家老牌企业,致力于提供精密、高性能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制造。值得关注的是,新艺机电更是电动剃须刀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

新艺机电从一把飞利浦剃须刀开始入门,经过多年迭代,在不断改进工艺,增加附加值后,如今的新艺机电已成为国内剃须刀头行业绝对的领导者,其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是小米、超人等国内知名剃须刀品牌整机生产厂商的重要供应商。
可以看到,盐官正依托刀片产业的竞争实力,向个人护理型电器(电动剃须刀和电动剃毛刀)方向发展,在本地企业与国内知名电动剃须刀企业的合作中,奋力书写好“浙江制造”。“刀片小镇”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2030年,个人护理型电器产业力争达到30亿元的产值规模。
数字化浪潮呼啸而来,如何助力中小企业拥抱变革,亦是重要课题。当前,仍有不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不愿、不敢、不会转的问题。
为帮助实现新的突破,就需要政府这双“有形的手”。
针对企业的智能化工厂需求,市科技局积极引荐行业内智能化技术供应商或专业机构和盐官刀片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和引入适用于刀剪生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宁国际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海宁中心”)也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海内外的科研力量与本地产业资源相结合,利用全球资源弥补地方科创不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海宁还改革本市本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认定模式,率先打破认定数量的限制,在原有认定条件不变的基础上,由“择优认定”改为“备案制”,推进更多的企业研发平台争先晋级,提高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覆盖面。此外,为满足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海宁在全球范围内筛选高层次精密加工领域人才,定向投送给企业进行筛选,协助企业人才梯度建设。
如今,“刀片小镇”对于时代之问的回答才刚刚开始,但是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已经绽放光芒。
市传媒中心记者 | 周志伟 胡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