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桥街道湖塘社区,一个万亩“大粮仓”的雏形已经显现,经过两年建设,这里已经成为我市首个高标准“万亩方”,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在湖塘社区新建路上,本月刚刚启用的马桥街道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成为“万亩方”园区未来农场的数字化监管平台。 “万亩方”,是马桥街道实施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项目的简称,总面积1.56多万亩,2021年被省自然资源厅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去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今年,马桥街道新塘村、民胜村、利众村合并成为湖塘社区,更是为“万亩方”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目前“万亩方”里集中连片耕地已经超过一万亩,真正成为我市首个高标准“万亩方”。 
“在万亩方核心区域里面的,我们已经有一万零一百多亩了。”湖塘社区党委书记姚强忠说,“接下来,我们主要围绕一景、三场地、十二节点进行建设,到明年底初步能够完成,来推进我们整个万亩方的建设。” 
“万亩方”项目建成后,由市供销、马桥街道、农发公司等多方共同运营。目前首批流转出来的4000多亩土地,其中3500亩分别用来杂交稻常规稻制种和“稻渔共作”,其余用来种植订单粮,将采用“智慧农业”新模式经营,由浙农集团旗下浙农耘科(海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该数字化监管平台已在10月底正式上线。“我们智慧农场通过‘五统一'种植,逐步地形成生态稻米的品牌,给农户降低了种植的风险,每亩单产也能够提升100公斤左右。”公司项目负责人成晖说。 
整个园区里,还将建成农业产业区、体验区、研学区、休闲旅游区等,串联起碧水河道、油菜花田、生态梨园、民盈果蔬等10多处观光体验点,并在核心区打造一个500亩的“未来农场”,农场里采用智慧农机和物联网系统,对土壤水肥、温湿度、病虫害等全维度监测和控制,形成“种、产、加、销、旅”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力争建成省级标杆现代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未来农场示范区。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董维刚 马晓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