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今年国际志愿者日的主题是“如果人人都志愿”——如果每个人都做志愿者,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我市社会组织、各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开展了各类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做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者、实践者、传播者。 ▲许村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动辖区多支公益力量队伍开展“因‘志’而行,因‘愿’而动”国际志愿服务日暨社立方公益大巴士进社区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人人行动的浓厚志愿服务氛围。 ▲长安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展了“社区英雄·积分‘派’兑”志愿者积分兑换活动,对一年来“社区英雄”参与社区治理的肯定,鼓励社区志愿者更积极地投入到来年的志愿服务当中。 ▲周王庙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内党员、退役军人、退休医生开展“行志愿服务,递公益力量”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上面义诊、理发、磨剪刀、政策宣传等便民服务。 ▲盐官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携手丰兴社区通过公益宣讲、公益行动等志愿服务,调动“五社联动”中的志愿者资源,把为民服务落实到“关键小事”中,展现道德模范的魅力和志愿精神实践的力量。 ▲袁花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邀请志愿者骨干沈师傅在社工站一楼服务大厅开展志愿服务,为居民提供理发服务,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赞誉。 ▲硖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展“志愿实践我先行”活动,对志愿者骨干开展系列培训,并组织志愿者对辖区17位独居老人结对走访关爱,为3名孤寡老人举办生日会。 ▲马桥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开展编织拖鞋活动,志愿者们在收获友谊的同时提高了技能,践行志愿者精神,为困难群众送去实用美观的拖鞋,传递了温暖和关爱。 ▲海宁市社会救助联合会组织志愿者在街面上、弄堂里、地下车库中甚至桥梁涵洞底,对流浪乞讨人员易出没的地方进行仔细的巡查,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早发现、早救助”。 ▲海宁市紫薇社会工作服务站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志愿者在敬老院手工烘焙,为老人带去温暖与爱,并前往周王庙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清洁打扫志愿服务,进一步培养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社区矫正对象回馈社会、感恩社会的意识。 国际志愿者日的意义 国际志愿者日的意义是:弘扬志愿精神,传递公益力量。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许多国家及政府都在这天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义工)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 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人内心那一份热血,号召更多人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参与到将温暖和爱洒向社会的活动中。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奉献指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志愿者精神的精髓所在; 友爱指的是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 互助指的是提倡人们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进步指的是志愿者通过志愿活动,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以及促进社会的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