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海宁“硬核”举措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23 18:34 信息来源:海宁市 浏览次数: 字体:[ ]

3月21日下午,浙江恋尚家居品“心灵氧吧”女职工专项培训教室里,“青青子衿”女职工赋能成长训练营正式开营,成长训练营第一期课程——女职工形体礼仪培训也正式上线。企业40多名青年女职工跟着礼仪老师练习形体动作,在提升自己形体、仪态的同时,也让身体得到了舒展和放松。

举办女职工赋能成长课堂,是今年黄湾镇总工会面向辖区女职工发布的7项实事项目的其中一项,其余6项还包括开办女职工思想提升教育课堂、职工子女假日学校,选树优秀女职工典范、培养女工匠等内容。

这些温馨暖心的实事项目将为辖区企业女职工幸福再“加码”,同时也是今年海宁市总工会以及各级工会不断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企业和职工实现双向“奔富”的一大缩影。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产业工人?新时期产业工人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近年来,在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大背景下,海宁市总工会以及各级工会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课题”,在文化惠工、职工素质提升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批“硬核”举措。

“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实现职工精神富足的重要举措。”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系列主题活动,各级工会通过工会主席带头讲、劳模工匠示范讲、车间组长重点讲、一线职工分享讲等形式,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覆盖职工6.4万人次。

此外,“2022文化富工专列企业行”活动以“文艺快闪”方式为一线职工送上文化套餐,丰富了文化惠工形式,广受职工好评。

2022年,我市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企业1家,省委、省政府表扬产改成绩突出企业1家,获评省级“三重一新”重大项目建设立功竞赛先进个人2人,浙江工匠6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广泛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不无关系。建立完善“1+6+12+N”培训试点工作体系、实施“10万产业工人培训”、举办“潮工赛”品牌劳动竞赛、开展区域性技能大赛……近三年,围绕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各项措施在我市密集推出,各级工会开展的各类培训覆盖职工20万人次,开展的技能竞赛覆盖职工10万人次。

除了为产业工人铺就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我市在产业工人权益维护上也做了大量探索。三年来,市总工会创新推出的“潮工惠·幸福篮”持续性帮扶活动,为92户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家庭按季度配送生活物资;“职工心愿·娘家情怀”志愿服务为1012个困难职工、新业态劳动者实现微心愿,职工医疗互助年度补助职工2.2万多人次,补助金额达953万余元。

与此同时,我市对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以及女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关爱也在持续提升,当前我市范围内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已达113家,女职工“法护成长·铿锵巾帼”主题系列活动正持续开展,“妈咪暖心小屋”创建工作也正加速推进。

三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惠及我市的产业工人。“在推进改革的路上,我们还要持续关注产业工人的各类需求,着力破解技能育才、助企留人等等难点问题。”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进一步提升劳动带来的获得感,让产业工人的工作生活更有奔头,是推进这项改革的最终目的,“我们也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创造幸福。”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孟靓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