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以形成“三个效应”,营造安全良好氛围,确保全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讲好“第一课”,形成品牌效应。组织“开工第一课”线上+线下培训活动,邀请全市百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现场授课,由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主讲有限空间、消防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安全生产法、国15条、省条例等内容,以在线直播形式向各领域的企业员工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内容,开展网络直播互动、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超20余万人参与;同步组织业务骨干组成12个督查组,赴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助力生产经营单位平稳复工复产。 二是打通“两个通道”,形成警示效应。打通应急管理“共享法庭”通道,组织开展“7.3”事故庭审旁听警示教育活动,设置市级主会场、12个镇街分会场和村(社区)旁听点,邀请千名人大代表、执法人员、安全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走进“庭审课堂”,“零距离”、“面对面”接受警示教育。打通“海宁发布”“今日聚焦”、大潮网、公众号等发布通道,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曝光和宣传力度。2022年共拍摄“今日聚焦”25期,全媒体曝光违法行为典型案例8批次42个,制定海宁市“以案释法”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事故类、行政处罚类典型案例17个。 三是办好“三类培训”,形成规范效应。将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列入“七张问题清单”内容之一,全面查处无证上岗、无证作业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工作要求,采取刷脸验证和上机考试方式组织安全知识测试,2022年共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和特种作业人员7000余人,做到企业人负责人定期轮训、安全管理员每年复训、特种作业人员岗前必训;2022年半年度完成2.1万名企业从业人员“百万员工大培训”,超过年初计划1.5倍。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