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001008004003042/2023-75652 发文机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4-27 16:41
责任部门:办公室 责任科室:办公室
所属栏目:计划总结 访 问 量 :
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与安全兼顾,服务与监管并行,坚持以民生为本、以发展为先、以监管为要、以法治为基、以队伍为魂的“五为”工作理念,努力在“六条道路”上敢为敢闯、实干奋进,努力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一)全力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大力提振信心、激发活力。

1.激发市场主体动能。对标国际一流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构建方便快捷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大力推行并完善歇业“一件事”改革及配套举措,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高水平培育扶持壮大市场主体,力争突破14.1万户。

2.打造数字赋能引擎。对照共富任务清单,深化“10万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更便捷、更智能、更有温度、更具活力”为目标,推进“浙里e企富”应用落地落效,对拟选定的小餐饮行业和科技服务业2个行业先行先试,持续拓展延伸、迭代升级,尽早开发上线一批“需求强、功能好、应用广”的功能场景,形成“海宁经验”“海宁示范”。

3.探索实施柔性监管。不断提升年报精细化水平,厚植信用监管基础底座,努力实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贯彻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探索“服务跨前一步、监管精准一度、执法柔性一分”的柔性监管机制,推行触发式监管试点,实行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加快探索柔性监管“海宁实践”,构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监管新格局。

4.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围绕中心积极作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全面谋划好个体工商户帮扶工作,出台帮扶举措,提振发展信心。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深入开展“三员”走访行动,主动靠前、倾听声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竞争实力。

1.放大创新优势。深入推广“知源码”应用,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意见、分析总结,推进系统功能完善和迭代升级,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和制度成果,向嘉兴乃至全省推广。在创新培育、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专利导航、预警分析等方面发挥有效支撑作用,力争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2亿元。

2.强化服务供给。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第三方服务机构定期交流与协作机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擦亮“海知芽”品牌。依托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立健全快速受理、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机制,注重需求导向,开展知识产权系列培训及快维中心推介,着力培育和提升市场主体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3.夯实业务基础。进一步完善专利审查业务指导、审查质量保障机制,探索上线数字化预审系统,提升专利预审效率,专利预审期控制在7日之内。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推动调解员和专家队伍专业化,引导更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三)着力提升质量基础服务水平,强化质量示范、标准引领作用,深化标准实施应用,优化品牌发展环境,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贯彻“质量强市”战略。完善质量强市工作机制,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积极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围绕“142”产业集群,加大检验检测服务业招引培育,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制造业“腾笼换鸟”质量提升攻坚,实施新一轮重点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新增质量提升项目2个,对标达标企业25家以上,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小微企业10家以上。

2.着力“浙江制造”培育。梳理重点培育企业清单,遴选一批省政府质量奖重点培育企业,争取实现“零”的突破。健全“品字标”品牌培育梯队,拓展“品字标浙江服务”和“品字标浙江农产”系列取得突破,新增“品字标”品牌企业15家以上,总量达到120家,继续保持嘉兴前列,全省领先。

3.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积极做好标准化统计监测工作。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创新和标准国际化活动,组织开展首届海宁市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并争创嘉兴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积极参与“浙江标准”评价,争创全国、省企业标准“领跑者”。全力指导并推动新型磁电和光电信息材料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顺利通过验收。

(四)坚持以民生为本工作理念,坚持系统谋划、群众有感,全力增进民生优享供给,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提升农贸市场星级。按照“新建改建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引导退出一批”的总体思路,精细谋划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放心农贸市场创建4家,力争所有市场实现3星级标准改造。提升市场精细化管理水平,锚定常态长效、聚焦精准精细、解决难点堵点,持续做好服务和引导,推广“未来农贸市场平台”系统应用落地。

2.推进放心消费建设。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加强对放心消费单位、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指导服务,充分发挥放心消费影响力,延伸网购领域放心消费建设,扩大“消费宝”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持续优化“厂商一体无理由退货承诺”海宁样板。

3.营造有序市场环境。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流程,全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聚焦民生重点领域,紧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力整治价格乱象,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多领域收费行为,全面优化行业秩序。聚焦网络直播综合治理,深化“绿色直播间”创建,提升平台经济治理效能。

(五)贯彻“法治立局”战略,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强化“三品一特”安全监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保安全护民生。

1.强化食药安全监管。坚持“四个最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深化食用农产品闭环管理改革,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以有为举措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依托“浙食链”、“浙江外卖在线”、药品智慧监管“黑匣子”等,严守全链条食品药品安全。持续做好防疫药械保质保供,拓展和深化柔性服务站线下服务功能,深化药械化领域的产业服务和安全监管。

2.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应用物联智控技术,利用数字赋能为安全监管提质增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强化培训宣贯,压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持续完善《海宁市叉车作业人员违章记分办法(试行)》,探索更多特种设备作业的精细化管理,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3.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完善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质量监管。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提前发现能力。聚焦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等关键时间节点,全力守护热点产品质量安全。

4.强化以打促防提升质效。聚焦重点领域,发掘案件查办突破口,深挖典型案例,让执法长出“牙齿”,以严打严惩释放震慑效果,有效维护市场监管各领域安全稳定。遵循过罚相当原则,依法依规推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等柔性执法方式,以更具“尺度”“温度”的监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数字化执法办案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六)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场监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快完善与市场监管现代化相适配的保障体系,为全市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高标准强化党建统领。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全面提升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实党建责任制、支部规范化、考核“指挥棒”,在建强基层堡垒、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服务保障共同富裕、增强现代化建设新能力上作示范、筑高地。优化迭代“海市联心”,升级打造“红心蓝盾”服务品牌,并完善擦亮各类服务子品牌,全面提高海宁市场监管工作辨识度、显示度。

2.高质量提升队伍素质。持续深化“青蓝接力”工程、政治+业务“双导师”、干部轮训机制,完善系统文化建设,凝聚系统向心力。优化干部队伍培养、任用、选拔管理体系,规范开展干部选调、转任。完善考核架构、规范组织程序,不断提升队伍工作效能。

3.高水平夯实基础保障。扎实推进基层所(分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基层市场监管所“双百”行动要求,完成“年年有提升、三年全覆盖”目标,加快基础设施迭代换新,实现基层办公“硬件”与“数字化”保障两提升,为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4.高要求深化廉政建设。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准确把握严管与厚爱的辩证关系,以“亲清行动”为载体,以“五项从严”强化“亲”的约束,以“五联助企”强化“亲”的服务,进一步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政商关系,以清正廉洁、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