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站里有先进典型现身宣讲、会议室里“潮诚有约”讨论会如火如荼,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端的一个个诚信故事润泽人心……今年3月,嘉兴市部署开展“嘉禾有信”诚信文化建设以来,海宁市以推动“嘉禾有信·潮诚有约”市域品牌凝聚力为目标,探索“一镇一品”诚信品牌建设,让颇具海宁特色的“诚信”名片,散发出新时代的城市韵律。
身边的“大明星”,立起诚信标杆
5月8日,海宁市海洲街道海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以“信有礼·重信守诺我先行”为主题的诚信宣讲,请来了大家熟知的金牌维修工“中国好人”周成龙做宣讲嘉宾。

1978年,在世界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上,周成龙勇夺世界冠军,成为嘉兴市举重项目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褪去世界冠军的光环,周成龙成为了海宁市新奥燃气有限公司的普通维修工。海宁市1万多名群众的手机里,都存有他的手机号码,不管酷暑寒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打一个电话,他都能尽快赶到帮群众排除故障。
“当运动员就要当世界冠军,当维修工就要当金牌维修工。”周成龙的分享,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同样被老百姓拥戴为“大明星”的,还有在海宁市许村镇老街上开了38年自行车修理铺的董桂荣。他风雨无阻服务好每一位街坊邻居,小毛小病维修从来不收费,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5月5日,他的事迹被海宁市传媒中心新媒体矩阵宣传报道后,老街上的老邻居、新朋友都纷纷转发点赞。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老董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嘉禾有信·潮诚有约”市域诚信文化品牌建设启动以来,海宁市坚持深挖身边典型人物作为“代言人”,用诚信守望美丽乡村30年的袁花镇长啸村党委书记许国初,摆摊38年从不短斤缺两的海宁蔬菜摊摊主马新良等等,都成为了学习强国、潮新闻、读嘉新闻等平台和主流新闻媒体竞相宣传的焦点。

“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主动引领诚信舆论导向,用身边人、身边事,诚实守信、履职践诺的宣传效果,反而能事半功倍。”海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促膝的“茶话会”,激发诚信共鸣
“我们经营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保证食材是新鲜的、干净的,让大家吃的放心、安心,大家就愿意来。”
5月9日下午,丁桥镇新仓村在梁家墩景区组织召开了“倡诚信经营 创文明景区”诚信经营分享会,经营户丁儒萍向大家分享起了自己的生意经。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础,也是商家竞争和宣传的最佳名片,不诚信的话条件再好、环境再美也没有人来。”“没有别的,做长期生意,多给一点,别缺斤短两就行了。”……听着大家的议论,新仓村乡贤参事会会长沈建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淄博烧烤为什么这么火?靠的就是征信二字。我们做长期生意,缺斤短两、坑害顾客的事情,我们坚决不能干。”沈建国说。

5月10日下午,许村镇许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30多名妇女在“聚巾帼之力·树诚信之风”诚信建设谈心会上扯开了话匣子。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对诚信建设的看法。大家纷纷表示,营造诚信、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环境,妇女“半边天”也要发挥应有的力量。

用“争鸣”引发“共鸣”,才能更快地形成思想共识,营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社会氛围,共建天朗气清的“精神家园”。海宁全市各镇、街道积极搭建各类交流阵地、活动载体,让群众卸下包袱,说出心里话,引导大家自觉成为“嘉禾有信·潮诚有约”市域诚信文化品牌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推动者。
火热的“志愿汇”,点亮诚信之光
5月4日上午,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组织25名潮城青年志愿者,来到碧海社区,开展诚信宣讲和志愿服务。他们深入企业、走进家庭,累计发放“潮诚有约”宣传倡议书500份,直接受教育群众千余人。一抹抹志愿红,勾勒出今年初夏最靓丽的风景。
“讲诚信、守诚信、用诚信,不是一早一夕的事,青年志愿者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担当和责任。”忙碌的一天的志愿活动后,青年志愿者吕淑媛发出这样的感慨。

胡欣颐,是海宁市袁花镇的年轻社区工作者,海宁“嘉禾有信·潮诚有约”市域诚信文化品牌建设启动后,袁花镇在海宁全市率先组织青年骨干力量,成立了“浙风十里·信有礼”宣讲团。胡欣颐成了第一批宣讲团成员。
5月5日,宣讲团来到袁花镇新袁村,开展“浙风十里·信有礼”主题宣讲活动。活动现场,胡欣颐和队员们向村民们分享了辖区一家企业靠诚信经营,在逆境中振翅高飞的故事,还从情理法角度跟大家讲述了失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危害。

在海宁17.5万在册志愿者中,青年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一镇一品”诚信品牌建设,各镇、街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点亮全社会的诚信之光。
徜徉海宁的城市街头,“嘉禾有信·潮诚有约”的文明新风正扑面而来。讲诚信、重承诺,遵道德、守法纪的良好社会氛围,必将为海宁市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提供更加有力的诚信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