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共同富裕  > 政策文件
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3-05-31 10:27 信息来源:海宁市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等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三大跑道,实施“稳产保供、农业双强、乡村蝶变、农村改革、农民共富”五大行动,推动“三农”工作全方位变革重塑,打造一批具有海宁辨识度的“三农”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夯实基础。

202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6.2万元/人左右,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万亩以上、总产量2.55亿斤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倍以内,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村集体年经常性收入16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90万元实现全覆盖;新时代美丽乡村行政村占比达到95%以上。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四共四筹”治理模式全面推开,乡村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稳产保供”行动,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盘。

1.保障初级产品有效供给。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动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增效,鼓励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大力推广“万元千斤”新型农作模式,稻渔综合种养达到1万亩。稳定生猪生产,数字化养殖基地全面投产,全市能繁母猪存量保持在4500头以上。推进家禽产业提档升级,稳定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供应,确保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质优。[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总社]

2.严格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推行“田长制”。推进土地整治复垦,加快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完善耕地保护差别化补偿机制。完成建设用地复垦和补充耕地任务3500亩以上。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清理腾退和调整优化。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启动周王庙镇省级绿色农田项目试点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0.6万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3.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推进平台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完成周王庙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黄湾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农业全产业链各1个。农业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投产,凯得农业光禾谷、农业双创科研项目、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国际花卉产业园“苹果屯”项目完工。坚持招大引强,办好世界花园大会、农业经济洽谈会,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0亿元。加强农业农村有效投资项目库建设,做好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全年完成有效投资2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发公司]

4.加快主体培大育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示范引领行动,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培育提升家庭农场70家以上。引导家庭农场组建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联合协作,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优化农业品牌发展,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品,以“扩特品、创名品、育精品”为导向,加快农产品质效双提升,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农产品4个,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个。强化品牌运营,整合资源和平台配置,积极构建全渠道营销模式,拓展“海宁农珍”区域公用品牌的覆盖面和知名度,带动农业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总社]

5.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粮食、畜禽、水产、食用菌等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向度假、康养、娱乐、培训等高层次体验消费转型,将3A级景区村庄、民宿、农家乐纳入工会疗休养目的地范畴并给予重点扶持。乡村休闲旅游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2亿元,机关工会疗休养在美丽乡村占比不低于30%。[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体局、市总工会]

(二)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打造科技兴农新高地。

6.大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推进种业振兴,支持本土种业企业发展壮大。切实发挥省农科院、现代农业产教融合联盟等资源优势,打响“七个一”农业科技合作品牌,全年实施产业团队项目12项以上。加大农业新品种引进力度,全年推广面积1.4万亩以上。深化农业科技领域改革,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化。推进汇能新型兽药与生物饲料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建设,力争新认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5项,新增立项2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7.实施机械强农行动。强化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进粮油全程机械化,创建稻麦产业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持续推进农业设施化,因地制宜发展智能温室、连栋大棚、育苗工厂等。加快农田设施宜机化改造,促进农艺农机融合,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实施“设施增地”行动,发展立体式栽培、设施化养殖,提高亩均产出率。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打造省级农机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数字农机应用基地各3个,省级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8.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文化、救助等各领域城乡一体数字化改革。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加快省市统建系统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浙农码推广应用,实现精准管理、精准服务。以实用性、适用性为原则,聚焦痛点难点堵点,找到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突破口,加快特色应用创新开发,力争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探索数字化产业全链条,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新建数字农业工厂1家。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2亿元。[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文旅体局、市政务数据办、市商务局]

9.深入推进“两进两回”行动。修订完善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措施。深化农创客培育工程,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到农业领域创业就业,全年培育农创客28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高素质农民100人。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扶持和鼓励乡土文化人才建立“名师工作室”。深入实施新乡贤荣归计划,培育发展一批“乡贤共富项目”。深入实施“雨露青禾2.0”行动,扩面提质“农村青年创业伙伴”计划。新建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3家、市级以上青创农场1个,新增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项目1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统战部、市人力社保局、市文旅体局、团市委]

(三)实施“乡村蝶变”行动,塑造诗画江南新样板。

10.统筹美丽乡村整体格局。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县域、镇村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联动发展。加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健全驻镇村规划师制度,开展“百村规划”引领行动,启动集聚提升类村庄和特色保护类村庄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新一轮“121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计划,争列省级示范项目2个。[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1.加快农村全域秀美。开展农村环境全域美丽无死角行动,深入整治农村厕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三项重点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塘沟渠三大区域,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全市绿色秀美村达到75%以上,红色问题村保持动态清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收运实现基本全覆盖,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3座、示范性公厕3座,“嘉乡驿”1座;鼓励企业和公益性团体参与推动村庄微改造精提升,优美庭院创建占比达到58%。[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工商联、市住建局、市综合执法局]

12.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点上做精、线上做靓、面上做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建设,高质量建成“四共四筹、儒林春风”“共富同行四共四筹”美丽乡村精品线,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特色精品村3个、星级共同富裕村50个。注重乡村文化肌理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利用,新认定历史文化传统村落8个,建成乡村博物馆8个。积极探索“村庄经营”新模式,通过资产入股、景区托管、村级合作等市场化运营方式,做大做强美丽经济。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研学实践基地和小学劳动实践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文旅体局]

13.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以博儒桥村省级未来乡村试点建设为抓手,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方向,以“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为内容,深入推进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多跨应用场景落地,积极探索“一统三化九场景”路径。[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文旅体局、市卫生健康局]

14.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土壤健康行动计划,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广高效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7万吨,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建设美丽田园示范区2个,完成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编制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五年规划,推动稻田退水“零直排”向经济作物、水生作物扩面,完成建设面积1.4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分局]

(四)实施“农村改革”行动,激活农村发展新要素。

15.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动土地流转,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准入制度,建立农业标准地体系,分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业“标准地”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用地挂钩制度。对涉农企业“亩产论英雄”实行差异化评价。[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6.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十万农民变股民”培育计划,不断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稳步提高分红比例,切实增加分红收益,分红村比例达30%以上。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机制。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体局]

17.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推进产业农合联实体化运作,健全完善“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技服务模式。新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家、产业农合联2家。发挥农合联在服务“两进两回”行动上的引导激励作用,推动产业农合联、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主体融合,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供销总社、市农业农村局]

18.推进乡村善治体系改革。做深做实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全域推广“四共四筹”治理模式,高质量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20个、民主法治村8个,“股份分红+善治积分”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全覆盖。做好农村历史遗留信访积案处理工作,信访积案实现“销号清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增效,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改造提升农村文化礼堂12个,新建礼堂书屋20个。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慈善事业,鼓励发展公益慈善组织,建立健全参与慈善事业的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信访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旅体局、市民政局]

(五)实施“共同富裕”行动,树立强村富民新标杆。

19.推进强村富民建设。实施“强村经济十百千万计划”,出台第八轮强村扶持政策,强化村庄经营理念,推行强村公司、村庄经营、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经营机制,切实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深化推进全域党建联盟,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建好用好以产业、地域、项目等为牵引的各类党建联盟,通过导师帮带、强村带动、项目牵引、产业集聚等方式构建党建统领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推广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农业主体示范引领和联农带农能力。发挥党建统领致富联合体作用,培育一批带富能力强的“红船先锋号”共富联合体,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实效性明显的优秀党群创业项目、优秀党员创业示范户。[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

20.实施低收入农户持股增收计划。扶持低收入农户入股“飞地抱团”项目,推广“共富菜园”“共富大棚”“产业抱团”等“共富体”特色增收模式,农业标准厂房“一地三金”帮扶模式实现全覆盖。合理开发乡村公共服务类岗位,为低收入失土农民提供公益岗位30个以上。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健全完善动态识别、主动发现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供销总社]

21.深入实施就业提质行动。健全统筹城乡、线上线下一体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规范提升农村劳务合作社,加大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帮扶力度。依托市、镇、村三级就业帮扶体系,为农村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工作推荐等就业援助,帮助1000名农村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22.推进城乡社保扩面提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稳定调资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待遇水平。建立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机制,稳步提高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员参保率达到99%以上,社会养老保险户籍人员参保率达到97%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民政局]

23.强化区域间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高起点推进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快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发展,全域推进卫生健康村镇建设,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和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实施乡村公路大中修42公里、改造提升16公里、修复农村公路危桥7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实现3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新建农村百姓健身房(“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7个;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10所,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人数达到25人。[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文旅体局、市供电公司]

三、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落实乡村振兴领导责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健全党委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制度,扎实推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定点联系镇(街道)、村(社区)工作。完善乡村振兴年度报告和镇(街道)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述职制度,开展乡村振兴实绩专项考核,并纳入镇(街道)和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党委农办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查检查职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要涉农事项要提请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或专题会议审议。建立乡村振兴最佳案例评选制度。[责任单位: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办)]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5%。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对撬动金融、信贷、保险、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政策性担保和政策性农险对新型农业主体的支持力度,全面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创新推出符合“三农”实际的金融产品,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950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农户贷款比重超过60%。强化农业农村产业用地和农民建房用地保障,创新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用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不少于5%,落实农民建房用地826.13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行海宁支行、市金融办、市供销总社]

(三)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深入实施“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培育打造“红色根脉”强基示范镇(街道)3个、示范村(社区)20个,四星级以上村党组织达到50%。深化推进村(社区)书记“领雁工程”,健全“一肩挑”后村社“1+2+X”领导新机制,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守牢农业安全生产底线,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村(社区)消防宣传体验点全覆盖(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悬挂防火公约,设置消防宣传联系卡,放置有相关消防安全宣传资料,配备喇叭、锣鼓、家庭逃生四件套等器材装备,滚动播放火灾案例警示宣传片、公益广告),持续开展农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整治网络赌博行动,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强化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委农办、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人行海宁支行、市消防救援大队]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