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平砖和柱顶石都是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的朱熹祠堂……”
近日,随着工程施工的即将结束,这座有着725年历史的文保点朱子文化园主体部分已全部修复。


据考,八百年前朱熹的曾孙朱湸、朱濂迁居至海宁,并在此扎根繁衍,耕读传家,文化承续绵延不绝。朱熹后人为纪念祖先朱湸、朱濂及朱文公,遂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在此处设立了朱文公祠,并留下了珍贵的四进三院主体建筑。
偶然发现
揭开了嘉兴地区唯一一座朱文公祠
从海宁主城区出发,沿着马桥路向南驱车约20分钟,跨过525国道,便来到了海宁朱子文化园。这两年,这座几乎不曾引人注目的古建筑里,聚集了不少建筑工人,这些施工人员在做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保护修复这座马桥街道唯一自清代留存下来,并可上溯至725年前的历史建筑——朱文公祠。

“海宁的‘朱文公祠’是杭嘉湖地区仅存的三座朱文公祠之一,也是嘉兴地区唯一一座现存的朱熹祠堂。”马桥街道该工程负责人朱兆先告诉记者,要不是2019年在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朱鸿引导下的一次意外发现,也许这座古建筑至今都未曾再见天日。

朱兆先对最初见到朱文公祠时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三间残破不堪的老房子,屋内杂物堆砌,房顶已经年久失修,屋外的连廊更是早已被拆除殆尽,看不出一丝朱文公祠的模样。“当时这三间房已被茧站改用了几十年,而且已经处于荒废状态。”

为了进一步确认此处为朱文公祠原址,朱兆先会同朱鸿和市文保部门工作人员踏上了多方研究考证之路。“这套《海宁朱氏宗谱》已经有超过百年未修了,能查到的上一次修谱还是在1919年。”就是在这本宗谱中发现了朱熹祠堂的历史记载。在展示的图片中,一座四进三院的房屋赫然出现在记者眼前。

根据祠堂的整体布局造型和当时现场的老房子进行比对,可以初步确认仅存的这三间老房子正是朱文公祠所在地,但只有宗谱记载,并不能百分之百确认。为了解开疑惑,朱兆先会同朱鸿和市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的走访了周边多位九十多岁、年轻时多次到过祠堂的朱姓老人。在走访中,当地朱姓老人清晰的回忆给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终于能把过去一点一点还原。


新一轮修复
重现七百多年古迹
确定了朱文公祠古建筑原址后,朱兆先便着手开始推进朱文公祠海宁市文物保护点申请。“当时主要是考虑要最大限度的把这座古建筑保护下来,不再让它遭受到不该有的破坏。”

此后在湖塘集镇有机更新的浪潮下,街道党委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将朱文祠的保护修缮列入了2021年度马桥街道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并在同一年朱文公祠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开工,施工人员开始寻根溯源,将历史上朱文公祠不曾知晓的过去层层铺开在眼前。

“一期工程主要是保护和修复了朱文公祠留存下来的第三进、第四进房屋、院落和连廊。”朱兆先告诉记者, 一期工程建筑由于梁架结构总体保存较为完好,修复难度其实并不大,而二期工程所要呈现的前厅和哲延堂,才是朱文公祠修复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哲延堂在历史上是用来供奉朱熹的两位曾孙朱湸和朱濂的祠堂。虽然在朱氏族谱中有明确记载,但在现实中前厅和哲延堂这两座建筑已于1996年被茧站改建了。为此,朱兆先专程请来了这座古建筑曾经的负责人—茧站的老站长,根据老站长对茧站改造前古建筑的细节的描述,对老地基进行针对性地挖掘和清理,果然老地基遗存完整,哲延堂的地平砖和柱顶石历经几十年后仍躺在茧站的水泥地面之下。“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曾经的遗迹而又能对哲延堂的地基进行较好的修复?”


朱兆先向记者解释道,“我们先将一块块饱含裂纹的地平砖和柱顶石挖出并进行转移保存,等到地基修复平整后,再重新复原。此外,为了传承朱子的潜心治学、低调做人的精神风骨,在朱文公祠主体建筑修复过程中,我们尽可能使用了普通的木材,杜绝奢靡的现象,重现‘华不及侈,朴不及陋’的历史原味。”


如今一座古朴自然的历史建筑已经悄然出现在众人眼前,而朱子理学的文化影响力也随着这座建筑的落成,将逐渐在这片土地上传播蔓延。
从朱文公祠到朱子文化园
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这里扎根
曾经的宗庙祠堂文化当下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对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却仍是今天的应有之义。如何对朱文公祠进行创新利用这些年来摆上了朱兆先的案头。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对于朱子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掘、展陈,目前正在成为这座历史建筑的新的使命。

“我们对于朱子文化园的定位是一个朱子文化的教育推广平台,让更多人的人能够走进这里,认识朱熹,了解朱熹,并把朱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为官治学品德从这里带回去!”朱兆先表示。

据悉,未来朱熹文化园的前厅将以碑记的形式来介绍从朱文公祠到朱熹文化园之间古往今来的历史轨迹;哲延堂则依托《朱子家训》等朱熹对家庭家风家教的认识,打造家风家训教育基地;朱文公祠将祭祀并介绍朱熹;第四进的管理用房用来展示朱熹的理学思想,朱熹为官清廉,勤俭治学的优良品行,打造清廉教育和中小学生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基地;门厅两侧偏屋将展示海宁朱子后裔及相关历史名人和海宁村落、姓氏文化。


“接下来,我们还将成立朱子文化研究会,联络海内外海宁朱子后裔、名人,针对朱子文化园的展陈物品开展精心的挖掘搜集整理。”朱兆先说,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对朱子文化园内部展陈设计的不断完善,给与朱子文化园更加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