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一家美到家家美! “千万工程”让海宁村民尝甜头

发布时间:2023-06-11 07:42 信息来源:海宁市 浏览次数: 字体:[ ]

平坦整洁的道路、白墙黛瓦的农房、迎风摇曳的各色绿植……走进丁桥镇的村庄内,美丽的乡村画卷让人流连忘返。丁桥镇是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全镇景区村庄覆盖率达到了86%。那么,丁桥镇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去丁桥的村里找找答案。

走在永胜村八组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整洁有序。村道宽敞干净,靠农房一侧都砌起了矮墙。仔细一看,这些矮墙虽然都是用砖瓦砌成的,但是造型各异,就连所用材料的花色都略有不同。

利用旧砖瓦砌成的矮墙既能低成本提升人居环境,还保留了原生态乡村气息,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村民们还主动腾出部分门前自留地,让村道更加通畅。

“ 比原来美观多了,开车也比较方便。”永胜村村民沈观祥自豪地介绍着家门口的变化。

“原先这条道路只有两米五宽,篱笆都贴近水泥路了。居民把自己的土地让出来,腾出七八十公分的地方。路边顺便上种点绿化,然后砌点矮墙。”陈敏说道,“这样的话,道路看起来就更加美丽了。”

据了解,永胜村共22个村民小组,目前永胜村利用旧砖10万余块,旧瓦5万余块,在8个村民小组建设景观墙2100平方米。接下来,永胜村计划在各个小组继续推广就地取材的做法,对闲置或废弃的旧砖、石头、木料等进行综合利用,做到低成本出成效。

如果说永胜村的变美秘诀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那民利村的秘诀是优美庭院打造。

走进民利村村民倪惠芬家的庭院,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园林。这个季节,院子里三角梅、杜鹃、绣球花开得正艳,三米多高的仙人掌附在墙头,各类盆景林林总总放了三百多盆,满眼的绿意给人一种静谧又舒适的感觉。这是村民倪惠芬花了六年打造的“私家花园”。

“我从小姑娘的时候就喜欢种花。我种的大多是草本,现在老公也加入了,植物大多换成木本,要好养一点。我们每天差不多要花一个多小时浇水。每天早上我老公起来,他就喜欢看看花,修修剪剪。”倪惠芬一边打理花园,一边向我们说着心得。

三年前,倪惠芬家评上了市级优美庭院示范户,她家的小花园也在村里小有名气,时不时会有村民到她家参观取经。

“我们村上有好几户人家,都来我家来参观。我们有时候种多了,就送给他们。我们村里也有一个种植基地,大家都去学习过。”倪惠芬笑着说。

示范户带头、不定期组织优美庭院打造学习活动,“一家美”到“家家美”的转变正在民利村悄然发生。民利村还连续5年举办村级优美庭院擂台赛,通过宣传、发动、评比,鼓励村民户户齐参与,家家争示范。截至目前,全村13个村民小组有5个村民小组打造了优美庭院示范组,200余户村民争创优美庭院示范户。

在民利村西侧,与它紧密相连的是两丰村。虽然离得近,但他们的变美秘诀很不一样。两丰村的秘诀是打造“一米菜园”。

“之前房前屋后整治的过程中会碰到了一些‘疑难杂症’,比如老百姓堆的一些砖块、瓦片、柴堆不愿搬。通过村里和村民小组、农户的协商,出了这个‘一米菜园’这个治理方式。提议让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种菜、或者种花种草。”两丰村党委书记丁晓飞说道。

在两丰村有36个“一米菜园”,总面积六十多亩。别看菜园不大,在环境提升过程中起的是大作用。零星地块平整后摇身一变成菜地,为村民量身打造的“一米菜园”很受村民欢迎,也一招化解了房前屋后乱堆放的陋习。

环境变美后,两丰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高涨,村里投资160万元,启动建设人居环境2.0版,计划在闲置的公共地块建设共享菜园,让每一户村民都能分到一块地,给农户带来一份收益。

一村一品,一村一韵,2022年以来,丁桥镇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理念,以村级农村人居环境项目为抓手,依托各村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完成了9个村级的微改造、精治理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

提到丁桥的人居环境提升思路,丁桥镇副镇长陈建新是这样说的:“我们充分挖掘各个村的一个特色亮点,以及形成一个典型示范的带动村民主动参与的一个良好氛围。打造出我们有辨识度的、有特色亮点的一个美丽乡村。”

与此同时,丁桥镇完成了以海潮村和新仓村为主的“钱塘北岸·宋韵潮乡”镇级美丽精品线建设,形成了全镇点上出彩、线上精致、面上美丽的农村环境全域秀美的初步形象。

“像我们2022年以来我们共实施相关的配套项目达到了16个,全面夯实了整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的一个底色。同时我们这里也进一步出台政策,在今年、后两年也将继续加大推进向道路改造、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当中,以接续推进、久久为功的理念将千万工程的引向深入,让我们丁桥的乡村更加和美,更具乡愁记忆。”陈建新介绍道。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