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打造“四方联动 产教融合”新模式,持续推进工匠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五个十万”等共同富裕实践工程中作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达到22.5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万人,数量居嘉兴第一。5月19日上午首个海宁工匠日活动顺利举办,5月19日下午全省产教融合推进现场会在海宁举行。 一、创新产教融合,增加海宁工匠数量 一是产教融合创新技能人才认定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创新设立“潮乡特支人才”评价体系,改变以学历、职称、资历、身份为硬指标的评价模式,以突出业绩贡献、企业和社会认同度为评价标准择优评选人才,推动企业建立评价与待遇相衔接、评价与晋升相贯通的激励制度,“潮乡特支人才”可享受该市各类人才待遇。截至目前已累计评价认定207名“潮乡特支人才”,一半以上是文凭不显赫的“土专家”,高中及以下32人,大专及以下96人。 二是产教融合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设立嘉兴首家产业人才学院,建立政府、高校、企业、赋能机构“四方联动”技能人才合作培养新模式,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与该市“142”产业集群的结合度。同时通过完善编制、聘用、激励等机制支持职技院校做大做强,大力支持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目前成立实训基地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嘉兴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海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9个。 三是产教融合营造技能人才培育环境。通过产教融合联盟培育,组建成立泛半导体、新材料、生命健康、装备智造、时尚等8大产教融合联盟,成功引入300余家企业、40余所院校、13个协会担任联盟理事单位,聘请近百名专家教授担任联盟顾问。通过产教供需平台建立,以HR联盟为纽带链接8大产教融合联盟,推动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现联盟企业人才需求与教育人才供给精准对接。通过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组建了由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组成的产教融合基地,海宁市经编产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入选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二、拓宽政策保障,建设人才引育平台 一是政策保障提供技能人才专业成长舞台。先后出台《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海宁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新时代海宁工匠遴选管理办法》等政策,规范工匠遴选的程序,加大对工匠的补贴支持,从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共投入资金5100多万元用于技能人才的培训。并在嘉兴范围内首创通过人大立法将5月19日定为“海宁工匠日”,今年首个“海宁工匠日”表彰了一批优秀工匠、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示范单位、社会培训评价优秀单位。 二是政策保障推进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严格落实《嘉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推进海宁技师学院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四位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尖山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已通过省级评估。对标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以服务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大力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相关专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获批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项目。 三是政策保障强化技能人才引领发展驱动。指导制定《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奖励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进一步优化教师薪酬配置,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在技能培训费用报销、技能辅导课时核算、职称评定赋分等方面作正向激励,调动教师参与社会培训的主动性。开展“金钥”、“金服”、“金穗”、“金创”、“金苗”技能人才引育计划,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综合水平,目前已培育浙江杰出工匠3名、浙江工匠10名,浙江青年工匠39人。 三、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一是竞赛锤炼盘活技能人才发展新路径。聚焦海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关键领域,联动各有关部门,推动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同时激励技能人才参与高层级技能竞赛,如对参加嘉兴及以上技能大赛的高等级旅游管理或技术人才按上级获奖额度给予1:1配套资金或给予每次500元的未获奖参赛补贴等奖励。海宁开展“海宁市职工技能运动会”、“ 中职学校师生技能节”等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训、赛训结合,加快培养和选拔更多的技能人才。积极搭建技能比武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形式,提升本领,树立典型,营造技能提升良好范围。今年计划举行10场市级技能竞赛,54场区域(行业)技能竞赛。截至目前已有10552人完成技能培训,数量居嘉兴前列。 二是社会培训激活技能人才发展新动能。排摸本地142产业集群企业需求,依托海宁技师学院等16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2家公办培训机构、3家职业院校开展需求化的社会化培训。批复4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83家自主评价企业具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为技能人才的提升注入了新动能。整合社会资源、学校教学资源、企业实训资源等资源,开展社会化培训,培训工种达44项,共培训21561人次,其中高级工及以上培训占总人数1/3。 三是自主评价畅通技能人才发展新渠道。开辟技能人才评选新路径,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主体力量,在新企业通过自主评价专家评审后,主动对接,帮助企业梳理培训、评价前后流程、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让企业快速有效开展自主评价,让自主评价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全市共有183家企业通过专家评审获得自主评价资质,职业(工种)已超90项。2023年,全市自主评价企业已开展技能培训班次74个,发放证书5942本,数量高居嘉兴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