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共同富裕  > 工作成效
打造“河长制”治水金钥匙 建设共富新家园

发布时间:2023-06-02 09:46 信息来源:海宁市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2年海宁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度,吹响了全域治水的号角。十年来海宁市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空间,为共富家园建设擦亮生态底色。

一是发展“绿水经济”,增收富民。水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坚持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整体关停电镀园区,全面完成铅酸蓄电池、造纸、制革、化工、印染和涉汞行业的整治提升。全面关停温室甲鱼、养猪等农业面污染养殖,传统养殖业向食用菌、花卉、水产、中草药、蔬菜等生态农业产业转型,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新型农业“龙头”。围绕“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和“大花园”建设,发展“绿水经济”,实现增收富民,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如海宁的鹃湖工程,通过高品质水岸景观建设,打造成了“水绿融城、盈翠之洲、城湖共生、竞彩水岸”的海宁生态金名片。“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鹃湖工程建设,不仅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升值,而且吸引包括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鹃湖科技城等知名院校和高科技平台的入驻,成为海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是构建“美丽水网”,品质生活。围绕打造“品质生活”之城和“两美”海宁建设战略,按照“打造市民5分钟健步圈和5公里公园圈”的要求,大力推进环河湖绿道建设。采取河面添绿、河岸增绿、环城通绿措施,打通河道绿道瓶颈,做到“上下河联通、大小河畅通、内外河融通”,实现全城绿道串珠成链、连线成网,构建了全域河道绿网、美丽水网的水景观。通过实施洛塘河、鹃湖、长山河以及洛溪河绿道工程建设,连通了全市西山、东山、梅园公园等一个个市政公园,贯通了横塘河、市河、麻泾港等一条条大小河道,绿道全线长达150公里,绿化彩化河道900余公里,种植水生植物15余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了“邻水而居、逐水而娱、亲水而行”。鹃湖、洛塘河等8条(片)河道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三是弘扬水韵文化,历久弥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海宁文化底蕴深厚,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已经成为海宁历史文化的精髓。海宁在治水过程中,特别注重挖掘地域历史文化,注意渗透当地人文元素,做到“建一个工程、成一处风景、留一段历史、传一地文化”。如在洛塘河提升整治工程中,充分发挥沿岸历史遗存丰厚特点,做足水文化文章,在沿河绿道中修建文化幕墙,布设名人灯箱,镌刻诗词书画;在南关厢、横头街、仓基河等节点区域,张挂海宁灯彩,重塑跨河桥梁,利用桥台桥孔、河栏河槛等空间,采用大理石雕版述说洛塘河变迁,用铜板复刻重现河岸两边百姓生产生活场景;在横塘河治理中,对原老旧海宁市水泥厂码头进行修复改造,打造成工业历史遗迹,让整条河道流淌海宁千年的文化、美丽的乡愁。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