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宁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全民行动,在全国率先推行河长制、生态环境片长制、企业环管员等社会参与机制,充分挖掘和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的智慧和力量,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0年持续提升。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市在生态环境部《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2年)》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 一是创设全民生态行动绿色指数。以全市生态指数、镇(街道)“两山”转化指数、村(社区)低碳指数、美丽海宁数治应用、文明全指数、垃圾分类“智慧云”等为牵引,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让社会各界从“观众端”变成“行动派”,由“绿色意识”向“绿色行动”转变。 二是建立全民生态共治网络。创新实施“生态环境片长制”,完善“巡查-上报-处置-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有效推动环境问题基层化解。率先推行五水共治“河长制”,实现市、镇、村三级河长“包河到人”全覆盖。延伸推出智慧管理“路长制”,设置文明“全指数”码,实现“纵向一码到底、横向一码到边”,各类群众身边的环境动态问题实时线上流转交办、形成闭环。首创“企业环保管理员”机制,设置“环保课程超市”,开展“环保医院”助企服务等方式,实现政企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企业环境管理能力,获中国环境报头版点赞。 三是深化减污降碳绿色行动。编制《海宁市碳普惠机制建设方案》,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全市近万家餐饮单位推出反对浪费承诺公示,近5000户居民安装屋顶光伏,人均光伏容量突破1千瓦,提前迈入“人人光伏”时代,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速超200%,远超普通汽车,长啸村等11个村(社区)成功入选省级低(零)碳村(社区)试点,数量嘉兴第一。获2022年减污降碳指数嘉兴第一,成功创建省无废城市,获评2022年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