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新,华章再启。
2023年,翻开“许村经济发展手册”,回望来时路,春华秋实,满心皆澎湃——
这一年,许村镇持续深化“四敢争先·九大争锋”实践活动,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聚焦家纺、服装、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加快重塑经济发展格局,持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亿元,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141.4亿元,增长4.3%;财政总收入7亿元、增长33.9%;外贸出口40.35亿元,增长18.91%,增速全市第一。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新年伊始,走进海宁市华成纺织有限公司6000平方米的数字生产车间,一条全球最先进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每天这里能生产四五十吨无纺布,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

“生产线每台机组都接入了一个传感器,实现异常情况及时纠正和调整,从而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华成纺织相关负责人杨培华说道,去年公司将这条产线升级为数字车间,整个数字化生产车间的总投资超8000万元,可年产2万吨水刺无纺布。
作为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在全球纺织产业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永葆活力依旧是一个重大命题。2023年,许村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华成纺织便是一个鲜活的缩影。依托理念创新、设备升级、研发加码,拓展市场空间,闯出一片新天地。
积极成立许村镇服装行业协会、“悦·界”许村时尚发布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数智未来、协同发展”浙江省时尚产业潮企峰会在许村成功举办……


许村不仅是世界家纺产业聚集地,全镇8000余家服装企业更让这里成为中国女装供应链中心,经过一年耕耘,如今“生产扎根许村、总部迁移许村”的趋势已经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特征初步显现。

产业发展离不开培育和扶持。这几天,走进许村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便能看到工作人员钱金叶正忙着一项全新的工作——筛选去年度符合辖区高质量发展财政奖励政策的企业。“奖励按年予以兑现,我们先按照各项条件把符合的企业梳理出来,尽量让企业早点享受到优惠。”
去年年初,许村镇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意见》,在培育工业企业“小升规”、鼓励提高亩均贡献、工业“零地技改”项目等方面,放宽奖励门槛,加速推动家纺、服装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前浪”激情澎湃,“后浪”也不甘示弱。随着数字浪潮席卷而来,许村更为积极地拥抱新机遇,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格局新跃变。在火热的创新创业氛围中,杭海数字新城群英聚集,形成了软件开发、健康管理、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跨境电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特色领域,全年营收额再创新高,突破7亿元。

项目推进“赛”出新高
驶出杭甬高速许村站出口,迎面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机、塔吊等大型机械正在有序作业,工程车辆往来运送着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忙着绑扎钢筋……青创共富智慧谷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脚步。

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选址杭海数字新城艺创中心以南、杭甬高速许村收费站以西,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并交付,建成后将招引一批集设计研发、展览销售、数字科技、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创新型时尚企业,带动许村时尚产业发展。
回眸2023年,许村坚持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以招大引强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完成项目招引33个,总投资额近20亿元;主动出击承接杭州时尚产业溢出效应,新签约时尚总部项目7个;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许村,优质项目不仅有地可落,而且还能够落得好。全玻璃幕墙厂房,干净整洁的现代园区令人眼前一亮……这是许村前进园区杭创三期项目,总投资约4.71亿元,突出“专业化、集群化”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园区,目前已有5家优质服装企业率先签约入驻。

与此同时,杭海数字新城也取得了显著的招商成果,新增33家企业入驻,入驻率达到80.9%。园区与许村政府联合成立招商小组,坚持奔跑招商、以商引商,快速解决企业落地难题,创下了企业从签约到运营最快1个月的记录。
一个城市要提升项目落户吸引力,还要增强“配置力”。去年,投资2000万元的35千伏孙桥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顺利投运可释放2.4万千瓦供电能力,可以满足附近60万平方米服装工业园区的供电需求。

“以‘电力先行’服务模式,助力重大项目‘快上马、早落地’。”镇经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预备在许村西部地区打造一个新的服装园区,接下来,许村镇还将抓紧启动220千伏许村变、110千伏新益变等项目,助力全镇经济实现第二次腾飞。
贴心“护航”营商环境
去年6月,海宁市金涛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许村政务服务中心连连称赞:“原产地证书家门口就能打印了,不用跑到海宁市区或者嘉兴,对我们出口型企业来说真是个好消息。”这一变化源于许村政务服务中心的一项创新举措。
外贸一直是许村经济的重要支撑。结合本地实际,许村政务服务中心在自助服务区设立海关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服务点,让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原产地证书打印的全流程自助办理,不仅降低了企业经济成本,而且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对外贸易发展注入“纺城加速度”。
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许村镇还推出了多项新举措:推出“一窗通拍”“周六不打烊”便民服务,承接“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辐射全镇30个村社区及3个工业园区,办结政务服务事项40余万件;“七号桥政务服务班列”一改传统办事大厅“坐等”的服务模式,将办公桌搬到服务站、园区内、企业里,该实践案例还成功入选海宁市上半年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创新案例之最佳案例名单;在杭海数字新城创新设立“政税银”党建联建服务站,推出八大服务和四张助企清单,开展流动式宣讲、座谈等联合行动10余次,解决企业问题33个。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2023年,许村镇还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校地合作,让最优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底气”。由杭职院、海职高、许村镇政府、家纺协会四方合作签约联合创办的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技术赋能、人才赋智抢夺时尚高地;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入驻杭海数字新城,进一步打响许村时尚产业“原创设计”新标签、新高地。
站在崭新的起点上,许村已吹响全力冲刺的号角,聚焦“家纺+服装”两大时尚产业,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招强引优推动产业延链强链,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为筑“时尚智造之城”添砖加瓦。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虞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