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今日海宁
Haining today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海宁
潮城海宁 青年创业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24-10-16 17:30 信息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目前在海宁15万家市场经营主体中

由40周岁以下青年

创办的占比超36%

这也意味着在潮城海宁

青年创业蔚然成风

已然成为一股推动地方经济

展现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海宁吸引了大批在外求学打拼的青年回到家乡干事创业,也让许多外地青年目光聚集潮城,找到“第二故乡”。青年人头脑活,劲头足,在潮城高质量发展的许多重要领域,挥洒青春汗水,书写奋斗人生,形成了青年返乡入乡创业的“海宁现象”。

这不禁要问

广大青年为何纷纷“归潮”

选择回到家乡

又如何在潮城大地

引领发展浪潮?

潮城海宁,是经济大市,产业基础厚实,在不断放大特色产业优势的过程中,也为青年搭建了许多创业场景与平台,让青年人才切实感受到“有一种希望叫创业在海宁”。

比如依托花卉蚕桑等特色产业,吸引年轻农创客扎根,已孵化出超过240位农创领域的佼佼者,更有“虹越”“有寻园艺”“塔莎园艺”及“爱种花的王大爷”等知名品牌和IP落户海宁乡村。在虹越花卉实训基地,每年有大批青年学生前来实习,了解和投入花卉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家乡的快速发展,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点燃了在外拼搏的海宁青年的回乡创业激情。

比如“塔莎园艺”的创始人王天云,毅然选择在家乡盐官开启了创业之旅,一些“农二代”放弃都市生活,选择回乡接过创业接力棒。很多青年创业者都说,以前总觉得大城市才是实现梦想的舞台,但深入海宁,深入乡村才发现,这里同样充满机会,完全可以把创业梦,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青年返乡入乡创业,往小了说,是抓住人生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自主选择,往大了说,是融入时代洪流,敢立发展潮头的一种远大抱负。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位位创业青年在海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他们走出了跨界融合的产业创新之路。

海宁返乡入乡青年深入探索农文旅产业的融合,构建起从田间到顾客的全产业链体系。比如袁花镇“查爷爷的有机农场”项目、长安镇三只懒蚂蚁公司的“紫藤节”等,推动了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周王庙镇的金肖黎团队用“一根桑蚕丝”开拓了现代农业的教育功能。

他们走出了数字领航的产业跃升之路。

许多返乡入乡青年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比如返乡青年季鸣在硖石街道南漾村为车厘子果园链上智慧大脑,一年喜获10万斤,并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延伸车厘子深加工产业链。

他们走出了抱团发展的产业合作之路。

青年创业有时需要将村民、村集体、企业等各方力量聚集在一起抱团发展才有更大出路。在海宁,青年创业者们践行着“项目提需求,政府来搭台,合作社实践”的发展模式。比如,潮野体育团队联合尖山村以大尖山景区为核心,研发特色体育产品,创新消费场景,产生了“体育+”的效应,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增收。

浪涛滚滚,风云际会。青年返乡入乡创业推动了乡村振兴,促进着经济发展,激发出社会活力。望向海宁的乡野沃土,一批又一批青年在此找到了创业之路,也找准了人生之路,在他们默默耕耘的身影中,我们看得见闪闪发光的梦想。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许涛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