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4-11-11 10:4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体局字号:[ ]


名 称: 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答复情况:

葛曙明、孙艋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四届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11号提案《关于加强名人资源挖掘,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现有做法

(一)加强谋划设计,突出重点要素

谋划发展蓝图,始终坚持和突出“一廊一城一带”旅游发展格局,重点突出“一廊”的核心引领地位,着力打响“365”品牌。围绕“3”即三个城:海宁是文化名城、时尚潮城、户外运动之城;“6”即六个看:到海宁体验“文化名城”就是看古城、看名人、看非遗,“时尚潮城”就是看潮水、看风尚、看美食;“5”即享受户外运动之城的5个运动项目:跑(骑)氧道、住露营、打高尔夫、学飞行、玩冰雪。突出“文化名城”与旅游资源“看名人”的重要性。印发《海宁市名人文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年—2026年)》,制定海宁市名人文化工作要点,系统化开展海宁名人研究,实施名人文化研究工程、名人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工程、名人文化文旅融合产业提升等六大工程。

(二)加强项目结合,植入名人元素

志摩故里·硖石范围内有徐志摩旧居、许国璋故居、史东山故居、吴氏故居等10余处文保单位,为充分将海宁名人文化与项目充分结合,多次邀请海宁市内外文史爱好者沟通交流,谋划在项目建设、招商和运营过程中,能够植入名人文化,发挥名人资源在项目中的助推作用。围绕名人文化、电影文化、工业遗产等元素,在志摩故里·硖石树立了怀萱新堂、方志馆等文化地标,增设关厢红墙、中丝三厂历史年轮、干河街时光弄堂等小品景观,提升文化影响力。景区内展陈设施、灯光设计、景观小品等展现海宁文化元素内容初见成效,如干河街的霓虹灯牌、黄包车、志摩画像、干和弄时光弄堂;横头街的摄像机、米市场景;康桥1924文创园(原中丝三厂)的光影、仿机器座椅、金庸百年展等。

(三)加强推广宣传发挥名人作用

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召开文旅推介会,重点宣传海宁名人资源,讲述海宁名人故事,名人为纽带,拉进城市间的距离,促进2地合作交流。用好网红资源,借助千万级网红“小黑”诸,实地徐志摩居、金庸故居等地拍摄宣传视频,多种渠道传播海宁旅游。用足用好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推出面向全球金庸迷以及旅行社团队的“寻金庸足迹,揽潮城侠影”海宁特色文旅路线、citywalk路线,让热爱金庸作品读者、武侠迷等走进海宁,感受潮城海宁。打造好徐志摩诗歌节办好钱君匋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西山雅集”、“翰墨乡情”海宁籍艺术家回乡展等活动吸引大众关注参与名人文化建设。此外编辑出版名人文化书籍《海宁名人》、《冯柳堂随笔》《海宁名人文化地图》《遇见少年金庸》《遇见少年王国维》等,传承发展海宁名人文化,也为旅游开发提供素材。

、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名人文化发掘

继续加大海宁名人文化及资源的挖掘。横头街历史文化街区借助史东山、晋丰米栈等文化资源,与海宁本地电影收藏爱好者对接,打造史东山电影博物馆。干河街历史文化街区计划将沙泗浜区块打造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创作集合地,在现有院士之家、李瑞祥音乐工作室基础上,统筹谋划许国璋馆、志摩会客厅等文化场馆。以“邂逅志摩”为主题,徐志摩主题舞蹈诗剧今年将在新月剧场演出,打响“志摩IP”。深度剖析了金庸小说中的“精髓”内容,亮点纷呈。将名人文化纳入旅游开发尤其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增加互动性沉浸式体验路线和文创产品。

(二)加强文保融合发展

利用好各类文保点,持续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裕丰酱园、海宁硖石迹忆馆等,进一步浓厚名人文化氛围。同时遵循“街区亦是景区,商铺亦是景点,商户亦是演员,服务亦是表演,消费亦是生活”的运营理念,升级打造四大场景。康桥1924文创园(原中丝三厂)“一场秀”、横头街围绕一场戏、干河街围绕一部剧、南关厢围绕“一盏灯”与文保项结合,赋予新的生命力。对王国维故居也进行了重新布展,使这位国学大师的作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读者关注。

(三)举办活动创新宣传

谋划5月29日,“上海人·上海宁”2024海宁文旅招商推介活动,重点宣传海宁名人。七月份,在香港举办海宁城市形象(香港)推介会并参加香港国际旅游展等活动,以金庸先生事迹,拉城市互动,结合盐官潮乐之城文旅项目开业加大旅游市场推广。谋划“徐志摩诗歌节”20周年活动,加强与志摩故里互动,举办志摩音乐诗会,打造志摩剧场。谋划在上海、苏州举办“与潮击掌”文化产业沙龙活动以及长三角地区文旅推介会。关于《盐官安国寺大悲阁记》碑刻书迹,经查阅史料和向文保部门了解,据《海宁州志稿》——《安国寺录》记载:原刻无存,今碑未见。目前仍在对接中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你们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殳浩,联系电话:135****1118)

 

 

            海宁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530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