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38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沈斌代表: 您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作用 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关于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塑造科创体系新优势。出台《关于海宁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的若干政策》,改革科技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强大磁场。 (二)激发企业创新内驱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新认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认定数创历史新高;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10家,列嘉兴市首位。 (三)构建载体建设新梯队。深化建设杭海城际科创走廊,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嘉兴市众创空间1家,累计拥有嘉兴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科创中心连续3年获国家级孵化器评价优秀,入选省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名单。 (四)营造创新创业新生态。发布人才新政3.0版,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实施“千博计划”、大学生“归潮”计划,引育高技能人才7533人,招引大学生2.3万人、硕博人才1160人,培育国家级高端人才10人。 (五)打造知产保护新格局。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裁决所、知识产权所,在全省率先成立县域知识产权保护共同体,上线首个原创设计知识产权数治应用“知源码”,快维中心快速预审受理量和授权量居全省首位、全国领先。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今年我局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提升深度服务中小企业创新的能力,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企业创新决策话语权,让科技服务围绕企业创新转。 1.强化企业主体培育。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科技企业招引力度,抓早抓好高企培育库建设,建立高企研发奖补“免申即享”机制,推动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力争省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实现零的突破,新认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 2.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积极申报科技部科技人才试验区和争创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发挥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作用,“筑巢引凤”广聚高水平科技人才,力争引育省级以上科技人才(团队)4个以上。打造全市集成、行业主建、开放共享的“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库,实现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 3.优化人才引育模式。用好“民资+海智”市场化引才模式的经验优势,发挥企业在引才育才中的主体作用,统筹好“产业链引才”“基金引才”“以赛引才”“以才引才”等路径,瞄准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我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形成人才需求清单,助力企业靶向引才。 (二)提升企业享有资源优先级,让全量要素围绕企业创新转。 1.加力支持科技项目。争取省“尖兵”“领雁”项目4个以上、省级科学技术奖励2个以上,推动企业在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中提升创新力、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深化市本级科技项目“宽进严出”,加强对企业自主研发项目备案指导,实现财政支持项目100%由企业牵头实施。 2.扩大共享科研资源。盘活更多高校院所和企业优质创新资源,共享库设备力争突破300台。加强创新券支持企业使用共享设备的力度,降低企业科研设备使用成本。盘活沉睡科技成果,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科技成果有序向企业实施转化。以项目推介、学术研讨及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扩大科技创新朋友圈。 3.精准赋能知识产权。依托嘉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积极争取专利申请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外观专利快速预审服务质量,时尚产业外观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全国领先。优化“知源码”设计成果转化场景功能,促进知识产权有效供需对接和转化运用。修订并施行符合我市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的扶持政策,激发企业积极参与创新的动力。 (三)提升科创平台赋能契合度,让学研活动围绕企业创新转。 1.优化科创平台布局。聚焦企业创新全环节全流程,构建从孵化平台到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再到高能级创新策源平台的梯队布局。孵化平台重在转化成果和培育企业,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重在提供公共服务,创新策源平台重在学研资源导入,着力支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 2.强化平台赋能作用。整合“淘科技”平台和各类科技创新合作载体、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产教融合联盟功能,打造多层次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建设海宁“淘科技”科技大市场以及线下服务机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协同攻关技术难题,加速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在我市企业高效转化和产业化。 3.完善平台运营模式。加大对企业主导建设研究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现有研究院平台研究方向产业化、运营机制市场化。会同属地平台强化校地合作研究院的综合评价,既重长远又顾当下,让学研立足产业转、海宁平台围绕海宁企业转的导向更鲜明、成效更明显。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您今后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海宁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