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云翊航空开通了海宁首条低空观光旅游线路,市民可以坐直升机追钱塘江大潮; 今年10月,海宁首条无人机生产线投入试生产,生产出的无人机侧重负载可为应急救援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今年11月,浙江省首条跨省低空载人航线——浙江海宁至上海浦东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 日前,《海宁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正式出台 …… 这段时间在海宁,低空经济成了一个热词,人们头顶的天空越来越“忙碌”,生活图景已然改变。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快速崛起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可以说前景光明,给人憧憬。但其发展初期,成本高、技术难、可持续的商业场景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似乎难以快速破解。有人更是直言,眼下,低空显然还难言经济。对于海宁来说,面对这道“登天”难题该如何作答? 聚焦“低空”,要明晰“路线图”。2022年,海宁在全省率先开始以“政务航空”为重点的低空经济应用探索,通过优化配置全市低空经济资源,聚焦低空飞行公共服务赛道,依托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体制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和安全底座建设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加快推动航空研发和制造企业发展,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的“海宁模式”。今年海宁更是专门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夯实“数实”基建、引育低空产业体系、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争创示范试点4个方面的12项“硬核”举措,全力抢占新风口。 瞄准“低空”,更要瞄准需求。技术和场景驱动低空经济奔向未来,这是许多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而技术革新和场景创新,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根据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需求展开探索。海宁目前根据实际需要,在低空通航、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发出应用场景。下一步应当放大优势,以产业拓展、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为着力点,真正让“低空+”融入生产生活。比如抓住直升机航线开通的契机,乘势而上打造直升机跨省示范航线,加快建设一体化飞行营地,提升消费体验,推动低空产业发展壮大。 奔向“低空”,还需夯实底座。低空经济要想飞得更高,关键因素有很多,其中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不可或缺。低空空域在管理模式、协同机制等方面还没有成熟完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无人机飞行需要构建更加安全合理的管理体系,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指引和规范。低空经济高飞需要更多科技“燃料”,我们要积极招引低空经济领域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发展,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主体给予足够支持。同时还要强化产业要素供给,如保障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低空经济人才创业、创新低空经济金融服务等。 “低空”空间巨大,潜力无限,许多地方都在竞逐打造“天空之城”。海宁在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先发优势,有清晰目标,有硬核实力,有强大支撑,相信必能闯出一条新路,勇立潮头,涌向天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