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001008004003021/2024-81986 发文机关:市卫生健康局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2-26 14:50
责任部门:海宁市卫生健康局 责任科室:办公室
所属栏目:计划总结 访 问 量 :
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和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和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已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宁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3月6日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标准健康海宁建设为目标,开展“县级医院造峰年、服务创新破题年、抗疫精神传承年”活动,加快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802.37万人次、出院15.21万人次;户籍人口出生3124人。县域内就诊率继续保持嘉兴5县(市)第一,基层首诊率达69%;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优秀”(排名全省第九、嘉兴第一);健康浙江建设考核连续三年获“优秀”等次;“健康乡村建设”工作得到国家卫健委调研并高度肯定;高分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并受全国通报表扬(全国10个县市区之一)。

一、强驱动推进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

(一)主题教育入脑入心,党建活力有效激发。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一体推进四项重点措施,高质量落实“4+X”专项行动,实施“五大”先锋行动,打造“健行讲堂”理论学习品牌。围绕“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强化”开展专题调研,完成问题整改108条次,纳入长效推进12条次,优化工作流程5项。深入开展“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红色根脉强基”两大工程,“红色根脉强基指数”居嘉兴卫健领域前列。培育“潮城健康”1+26品牌矩阵,实施十大重点服务项目,获全市机关服务品牌展示大赛一等奖。重塑系统党建积分制考核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拔新一届系统优秀年轻干部33名。

(二)专项整治高压推进,清廉医院加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重拳实施“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办案件3起。对照全省重点完成清廉项目33项,出台完善相关制度118项;对“处方点评、作风效能、议事规则、项目工程”等重点领域(方面)开展行业源头综合治理专项督查,整治成效获市纪委监委肯定。实施“661”清廉医院品牌工程,深化“八大行动”治理,构建亲清医企(医患)关系,打造具有海宁辨识度的清廉医院品牌,市四院获评“海宁市清廉单元建设先进单位”。

二、高水平建设县级医院,县域医疗能力进位跃升

(一)县级医院发展提档升级。围绕“病有良医”,深化合作办医,出台《海宁市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级医院建设实现新突破,年内新增2家“三乙”医院,县域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专科医院“三乙”全覆盖,总数列嘉兴5县(市)第一。市人民医院新增2个“三甲”技术学科,列入全国泛血管中心建设单位,创伤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医疗技术水平全面达标“三甲”市中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基层版认证,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保持嘉兴县级中医院第一;市中心医院加快三大中心建设,成立“张大宏”名医团队工作室强化泌尿外科发展;市四院全省唯一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入选首批“省脑健康与认知障碍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试点单位,成立嘉兴首个精神科博士工作室(章健民博士工作室);市妇保院与浙大妇院启动新一轮合作,完成管理专家交接,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市二院完成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复评,儿童康复科开创“孤独症主题公园”“矫正鞋银行”等多个国内首创主题项目。市级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持续提升,全市新增44张ICU救治床位,120院前急救平均到达时间提速至9分48秒。抓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关键指标,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增幅均控制在5%以内,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超36%。

(二)基层网底能力持续夯实。持续加大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力度,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医共体牵头医院每周下沉专家100余人次,双向转诊超2万人次,其中下转病人占22.17%,分级诊疗模式更加成熟。推进许村、斜桥2家中心镇卫生院医疗技术能力达“二乙”水平,丁桥、海昌、周王庙3家卫生院成功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累计达7家),其中丁桥镇卫生院因成绩优秀代表浙江接受国家卫健委考核6家单位通过基层胸痛救治单元验收(累计共8家)。实施星级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扩面提质工程,新增五星级站2家、四星级站5家。

(三)中医药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创建,建成基层“旗舰中医馆”2家、“中医角”1家,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和学科能力提升,入选省级基层名中医1人,嘉兴市(基层)名中医、中医新苗等5人通过终期考核;市人民医院中医痹病学纳入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增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单位1家,中医药著作《王孟英》出版。

(四)学科科研再结硕果。稳步推进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纳入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名单,实现“零突破”。全市新增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1个、嘉兴市重点专科(学科)8个、市县共建学科3个、嘉兴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科(专病)3个和海宁市临床重点专科11个。获批厅局级卫生科技项目立项18项,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备案制)立项13项。成功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6个、省级19个、嘉兴级20个。

三、全周期做优健康服务,一老一小保障更加夯实

(一)老龄健康服务保障有力。出台《海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增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各1家,省级“敬老文明号”2家。市中医院入选省首批“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全市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率达100%。“e护康”居家医护服务覆盖所有医共体,与“浙里护理”贯通,工作成效在全省老龄健康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在嘉兴市委改革办《弄潮儿》刊发。提前超额完成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慢阻肺筛查等民生实事,“老年人脑健康筛查项目”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二)育儿友好社会成色更足。围绕“幼有善育”,成立市人口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家庭育儿支持补助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托育补助695.37万元。新增托育机构14家、托位1291个,千人托位数达4.26张,普惠托育率69.76%,首批“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县(市)”验收通过。建成嘉兴市首家标准化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镇级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向日葵亲子乐园”实现全覆盖,新增“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3家(全市共4家)、村社“向日葵亲子小屋”34个(共71家),市镇村三级托育服务指导体系更加健全,“潮城善育”工作经验在嘉兴共富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写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夯实三级服务网络,开展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体系评估,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户籍孕产妇连续7年零死亡,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标明显优于全国水平。入选“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试点县”。

四、加速度推进要素供给,共同富裕红利普惠共享 

(一)卫生人才队伍更强。强化人才引进,招聘卫技人才272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4人;招录5个专业33名定向培养基层医学生,全市千人医师数3.51名、千人护士数3.86名、千人中医师数0.65名,全面达标嘉兴考核要求。强化高端人才培育和能级平台建设,成立嘉兴县市区卫健系统首个博士后工作站,新增青年博士3名,首名进站博士后顺利开题。1人入围“省高层次特殊支持计划(医坛新秀)”名单;2人分别入围“星耀南湖”拔尖人才和柔性人才最终审定名单;88人通过卫生高级职称评审。落实疫情防控医务人员激励保障政策,推出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十项暖心举措。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出台《海宁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二)项目建设推进更快。市人民医院二期、市二院改扩建、硖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建袁花、长安卫生院搬迁投用,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市医疗中心等6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和(或)完成不动产证办理。强化沟通对接,协调推进浙大国际医学中心、浙大口腔医院海宁院区项目。

(三)智慧医疗服务更优。全面建成“海宁市全民健康应用项目”,“健康大脑”初步成型,360视图全面应用,注册健康画像91.25万余份,“潮城健康”移动应用上架浙里办;启动“医疗机构信息化提升项目”,市人民医院建成新一代信息系统;完成全市医疗机构网络汇聚改造,建成5G卫生业务专网。7家市级医疗机构全面接入“浙里护理”服务平台,全年服务量超4300例;落实检查检验结果全省共享互认,全年互认超20万人次,为群众节约费用近500万元。

五、严要求守牢安全底线,健康海宁成果不断巩固

(一)公共卫生保障坚实有力。疫情防控转段初期,8000余名医务人员迎难而上,全面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任务,高峰期间开放发热诊室161间、床位5000余张,抵御单日接诊患者超1万冲击,实现有序平稳渡峰。常态化落实“乙类乙管”措施,持续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和符合条件人群加强免疫接种。海宁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试点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登革热、猴痘等传染病本地疫情零发生。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海宁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助和看护补贴实施方案》,抓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无肇事肇祸发生探索公共卫生最安全县(市)建设,为全省“公共卫生安全强县”建设制订评价体系提供海宁样本

(二)人群健康促进提质增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工程,调整优化基卫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实施项目质量“季督查”“月抽查”制度;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93支,签约361369人、签约率32.80%,建成“签约医生会客室”“签约居民之家”等新平台17个,深化签约内涵、优化群众感受,打造“家庭医生—我身边的医生朋友”签约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医防融合改革,新增基层慢病一体化门诊3家修订全市统一慢病药品用药目录,满足群众基层用药需求。

(三)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重点场所专项督查12次,落实问题整改,第四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通过省级暗访达到优秀标准。落实国家卫生镇量化分级管理,丁桥、盐官国卫镇通过省级复审。斜桥镇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国家A级标准,5个镇街通过B级复审,新增省级除四害示范村3个,提前完成嘉兴“五年完成全市三分之二村”除“四害”村创建任务。推进健康城市建设,长安镇兴城村、盐官镇桃园村分获“省级健康村”和“省级卫生村”样板,海洲小学获评“健康促进学校”省级样板。在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全市首个无游烟示范街。

(四)依法行政行为持续规范。落实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要求,收回赋权镇街行政处罚事项,落实联系制执法人员制度。年受理办结行政审批5665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深化“互联网+”模式,远程指导服务80余家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15起,罚没款325.5万元,获评嘉兴市行政执法优秀案卷1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起,行政诉讼案件2起,无纠错、败诉案件。加快星级法治医院建设,创新性建立提示制度,工作经验在《浙江法治报》刊登。抓好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场所、托育机构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

此外,抓好系统护航亚运、安全生产、安保维稳、政务公开、精神文明建设、反诈、垃圾分类、对口健康扶贫等工作。完成两会、观潮保卫、中高考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40余次。召开2023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评选表彰第七届“潮城好医生”“潮城好护士”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思路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健康海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扣提能力、优服务两条主线,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提质年、能力发展提档年、群众满意提升年”活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首批“公共卫生强县”,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排名位列浙北县级医院前列,域内就诊率继续保持嘉兴五县(市)首位,“健康浙江”考核保持优秀等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宁新篇章贡献卫健力量。

一、聚焦夯基提质,强化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深度

巩固卫健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系统化做优“健行讲堂”理论学习品牌,推行矩阵式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医院、进科室、进头脑。实施“铸魂、夯基、扬帆、亮剑”四大行动,迭代积分制考核体系,实施第二轮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一带一”互补成长计划,打造潮城健康“1+26+N”的三级品牌矩阵。持续深化党业融合,做优“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基层卫生健康红色根脉强基”两大长效工程,纵深推进“潮城健康”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卫健党建辨识度。压实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主体责任,持续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强化建章立制,做优清廉科室等细小单元建设,打通责任压实“末梢循环”,打造正气廉洁的卫健铁军。

二、聚焦能力提升,加快高水平县级医院发展速度

(一)实施就医体验提升行动。落实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28 条举措和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推广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 MDT 多学科诊疗模式,实现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 MDT 服务全覆盖。推广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三级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模式。探索建设“无陪护”病区(病房)。

(二)加快公立医院培优行动。提升合作办医成效,加快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进程,紧抓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牛鼻子”。市人民医院巩固“三甲”综合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在心脏外科、手外科、小儿外科等学科建设上实现突破确保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达到B++。市中医院加强肿瘤学科诊疗联动,组建ECOM救治团队,新增省级重点学(专)科1个。市中心医院发挥省人民医院“名医工作室”作用,提升急救相关学科能力。推进急救能力建设,市人民医院继续提升国家级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能力,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加快国家级标准化三大中心创建。市四院在巩固“三乙”基础上,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市妇保院依托浙大妇院资源优势,争取在辅助生殖项目上迈出第一步。市四院、市二院着力提升精神、妇科、肛肠专科能力,打造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专科医院领军力量。全省综合医改评价排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嘉兴第一。开展星级法治医院创建,切实发挥法治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

(三)推进基层网底强基工程。加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度,深化医共体内要素双向流动,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急救、儿科、中医、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软实力提升,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实现全覆盖,提升基层住院服务能力,实现高水平县乡村一体化。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层特色科室建设,海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社区医院,许村、斜桥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服务能力。符合条件的袁花中心卫生院、黄湾镇卫生院、海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在省绩效评价中进位升级。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广“数字家医”应用,深化“家庭医生会客(工作)室”“签约居民之家”等服务内涵,创建示范单位20家以上,实现规范化单位覆盖率达50%以上。深化星级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再增五星级站2家、四星级站2家,切实发挥基层“守门人”作用。

(四)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深化院前急救“一件事”集成改革,优化调整急救站点,规范急救机构、人员和设施设备配置,推动从“上车即入院”向车前、车后延伸,健全急救网络体系。深化落实医疗质控制度,每季召开医疗质量专题会议,提升三级查房质量、手术质量安全,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等质量指标和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提升医疗安全。

(五)实施中医药服务提质计划。夯实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中医药人才招录培养力度,启动实施新一轮市镇两级名医名科建设,市中医院实现“中医处方一件事”。争创嘉兴市中医药培育创新团队各1个,新增浙江省名中医1名,新建基层“旗舰中医馆”1家。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三、聚焦精准高质,加大卫生资源要素保障力度

(一)克难攻坚推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市人民医院二期省“千项万亿”工程;市二院改扩建项目、硖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市中心医院急诊中心改扩建项目开工;市中医院改扩建二期启动建设。加快推进浙大国际医学中心建设。

(二)千方百计强人才队伍。出台《海宁市推进新时代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的意见》,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激励机制,深化校地人才合作,探索建立医学高校人才工作站,力争再增1个“博士后工作站”。深入实施执业(助理)医师、高层次人才、优秀紧缺人才“三大倍增计划”,全年引进卫技人才200人以上,其中研究生(高级职称)等高层次紧缺人才45人以上,招录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35人,千人医师数全面完成考核任务。以学科领雁、业务提质、岗位强基为抓手,强化小儿外科、手外科、心胸外科等缺项人才引育填补县域学科空白,新增“省高层次特殊支持人才”“星耀南湖”拔尖人才各1人以上、嘉兴市级卫生人才5人以上,全市D类及以上卫生人才总量达10人。瞄准“基层短缺、服务所需、发展所要”,采取“逐级进修、上下贯通、全面覆盖、务求实效”的进修培养方式,启动《海宁市医师进修三年行动(2024-2026年)》,分层分类推进医师进修学习,年内进修68人次以上。拓宽卫生管理人员职称晋升通道,优化职称评聘工作。制订公立医院“三定”方案,完善医疗机构岗位设置。

(三)提质创新抓智慧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以“健康大脑”为核心,提升全市卫生健康数据标准化程度和数据质量,加快“健康数据高铁”扩容提质,市级医疗机构新一代信息系统逐步上线并持续优化;推动试点医疗机构业务有序部署到“浙江健康云”,推进市人民医院电子病历五级和互联互通四级甲等评价评级;建设“智廉医院”和“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拓展“潮城健康”移动应用功能,市级医院逐步接入“安诊儿”;迭代升级“e护康”应用,推进行业信创替代工作。

四、聚焦普惠可及,提升一老一小健康保障温度

(一)深化“育儿”友好工程。提升首批“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县(市)”建设成效,发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卫健职责,公办托育机构实现镇街全覆盖,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强化托育意识宣传,提高入托率。强化“医育结合”,高效运行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级托育服务指导阵地,建设启用全市首家特殊儿童托育园(市二院)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2家,创建省级示范1家。高质量推进国家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开展儿童孤独症筛查项目。

(二)推进“银发”健康服务。大力发展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发挥市中医院安宁疗护病区示范作用,5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居家-社区-门诊-病床”全链条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完善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市四院托管海昌街道“康养中心”。启动第二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40%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数达5.5张。按要求做好老龄工作职能划转工作。

五、聚焦优质高效,拓宽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广度

(一)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完成疾控体系改革,推进疾控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运行机制、防控能力和监督管理。持续健全疫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疫情发现能力。定期开展多病种应急演练,加强医共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全面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筑牢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底。积极创建“浙江省无结核社区”。创建省首批“公共卫生强县”,打造全省示范。提升健康危害因素风险监测预警评估能力,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经营行为。加大职业健康保护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二)深化医防融合工作。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发挥心脑血管病、肿瘤等“七大防办”功能,争创“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银牌示范区”。推广“两慢病”数字化系统运用,新增基层慢病一体化门诊4家。深入开展“健康素养进文化礼堂”活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1%。全市新增2家四星级及以上健康体检中心,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上门体检服务,持续开展老年人脑健康筛查、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等民生实事。

(三)做优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体系示范建设,评选市级健康示范村12个、健康家庭1500家,健康城市争创样板。落实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第四轮国家卫生城市高分通过复审,6个国家卫生镇通过复评,新增一批爱国卫生网红打卡点、特色场馆推进病媒生物“村社自治”体系,新增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A级标准镇街1个,嘉兴市级除“四害”村30个、灭蚊示范小区4个。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