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省水利厅公布了 2023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测算分析工作考评结果 我市获评复核审定优秀县(市、区)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灌溉期内灌溉面积上不包括深层渗漏与田间流失的实际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道头进水总量之比。这是当前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农业节水水平、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38万亩,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22年的0.663提高到0.664,毛灌溉用水量11765万立方米,较2022年减少2%。 仅从数据上看,我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上升数值并不高,但事实上并不低。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2。我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上升,离不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新升级、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效节水灌溉等一大批项目的实施。 
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实施完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泵站更新升级改造215座。“通过泵站升级改造,可以减少灌溉漏损情况,提升泵站提水效率。”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前期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经验,更新升级后年用水量保守估计约为更新前的95%。 据悉,去年全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2.15亿元,完成灌溉泵站更新升级99座,新建及改造高标准农田2.7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 这些“节水组合拳”下,全市灌溉用水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仅看上塘河灌区,这是我市重点粮食产区,有效灌溉面积14.31万亩。自2015年以来,上塘河灌区便不断完善灌区骨干灌排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目前,灌区灌溉用水跑、冒、滴、漏现象大幅减少,灌区灌溉保证率提升至90%。 田的命脉在水。今年,我市将继续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制度,提升用水效率,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水利基础。 市传媒中心记者 | 马银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