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大学习,淬炼了党员过硬的政治品格。
这是一次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洗礼,奋力交出了让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答卷。
这是一次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大体检,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3年9月12日,第二批主题教育在潮城拉开序幕。全市5.2万名党员,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海宁,以一颗红心推动伟大思想入脑入心,抓实理论学习“有热度、有温度”。
2023年9月13日,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市级领导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等学习材料,心无旁骛学、认认真真读、逐段逐句悟。读书班期间,除专题辅导、专家授课外,还有现场教学、研讨交流、集中自学等形式。“举办读书班,就是要在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举措、找办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潮城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市委主题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说。
“学习一刻都不能搁下,只有真学,才能真信真懂真用。”基层党员通过全覆盖开展“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主题党日集中学习、党组织书记上党课、理论宣讲等方式,不断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值得关注的是,市、镇还联动启动新一轮“补钙加油”大轮训,梳理形成海宁循迹溯源“五个一”教学体系菜单,上线3部循迹溯源视频党课,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
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主题教育让大家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政治教育、理论熏陶、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真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找到高质量发展“金钥匙”。海宁,以一抓到底推动“四下基层”破难解题,做实调查研究“接地气、冒热气”。
什么是事关海宁发展的大计?如何为海宁擘画高质发展新图景?
结合实际,海宁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把“四下基层”作为转变作风的有效手段,推进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现场办公提升工作效能。县处级领导干部聚焦时尚产业、地瓜经济等34个选题,对标“和合调查”一线解题,围绕课题开展解剖式调研141次,形成108项调研成果,让奔走的“脚步声”成为群众心安的“压舱石”。
面对群众“腿疼”、企业“头疼”的办事顽疾,海宁用心用情办好实事“1+1”活动,县处级领导干部完成23个发展难题销号和25件民生实事办理,破解老旧小区电梯安装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拿出破解实招。
“历时两个月,望梅高架路下匝道项目14个桩基全部完工,比预计时间提早了一个月!”望梅高架路南大街下匝道项目全面进入主墩墩身结构施工阶段,作为市委主要领导领办的“杭嘉一体化”重大交通破难项目,海宁市交控集团主动靠前,与31家单位的协调,首桩得以破土开钻。

在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破解民忧。
“多亏了科技局,帮我们省了300多万元科研经费!”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CTO助理(首席技术官)尚俊霞满怀感恩地说。原来,科技局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高精尖科研仪器是当下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痛点,主要面临着购买科研仪器成本高、科研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快等问题。针对企业需求,科技局干部依托海宁市创新设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库,积极寻找“对口”设备,联系浙江大学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促成双方“牵手”。

群众说、干部听,群众问、干部答。简单的问题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移交职能部门,及时反馈。在海宁,300多个“民情茶室”收集了5100余条民情民意,这一个个小茶室里,泡出的是茶,谈的是群众需求,暖的是群众的心。就在这泡茶间,许多问题得到一一解决,榜样力量树了起来,群众力量不断凝聚,清风正气弥漫开来。

学为干之基,干为学之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既是主题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目标导向。海宁,以一往无前激励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奋力推动发展“切合实际、取得成效”。
2023年,海宁经济稳进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8.2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2818亿元,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亿元、增长5.3%,均实现“总量嘉兴第一、增速进前三”的目标。海宁还勇夺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嘉兴季度“红旗奖”,并作为唯一县市在全省数字经济大会上交流发言,“两化”融合指数全省前列、嘉兴第一。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宁把深入推广运用“西山经验”作为重要抓手,按照分类分批原则,组织引导社区党员干部从解决“关键小事”入手,提升群众幸福感。
黄湾镇黄湾社区“时光餐厅”,就是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雪娟在西山社区跟班实训深入学习一个月后取的“真经”;风和丽苑社区以党建联建推动项目化共建的方式,将社区共建“朋友圈”从2家增加到17家,并切实解决电动车充电桩选址安装、小区停车管理等多个居民服务项目;南苑社区从“西山经验”的“骨干助力法”中汲取灵感,厘清各类党员名册,建立居民骨干、微网格长、银立方老干部等资源库,既全面统筹整合小区治理力量,又根据专长发挥各自作用;竦秀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链接辖区学校、培训机构、养老机构等资源,谋划托育早教、艺术培训、医疗健康、护理培训等项目……

全市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牢记嘱托、奋勇争先。2023年以来,12名党员干部被评为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好支书),19个团队获评“潮城先锋”,110名党员干部获评海宁月度之星和担当作为好干部(好支书)。
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主要看检视问题准不准,整改问题彻不彻底、到不到位。海宁,以一丝不苟推动自我革命见行见效,深入检视整改“刀刃向内、靶向治疗”。
敢碰真问题,敢啃“硬骨头”,海宁在主题教育中紧盯群众长期反映、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不放,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追着问题改,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成效清单”。

“我们将‘停车资源利用不充分、收费不科学问题’列为主题教育整改整治重点问题,全力优化停车资源布局配置,中心城区停车周转率同比提升191%,因违停信访矛盾同比下降29.5%。”市委主题教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级统筹管理1438个停车场(库),停车泊位达到23.5万个,公共收费泊位1.9万个,均位于嘉兴前列。
找准病灶症结,才能“对症下药”。针对大量非警务警情极大消耗着有限的警力资源的问题,我市依托“民声一键办”队伍,实现了非警务警情高效率的对接流转;市市场监管局以清单整改为契机,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侵权抄袭等知识产权纠纷调处难题,打造“海知芽”知识产权纠纷调处红色同心圆;针对秸秆离田利用收集难度大、成本高等难题,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构建全域全量全链条秸秆离田利用体系,努力把每一根秸秆都变成资源;聚焦破解行动不便老人看病就医难题,创新打造“e护康”综合集成应用,通过数字赋能全面建成“15分钟医护服务圈”……5个月里,海宁坚持“改”字当头,以扎实的整改成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成绩单的背后,是全市上下踏石留印抓整改落实的决心和恒心。从县处级领导到科级领导,再到基层党组织,我市全面完成287个问题整改。通过“四敢争先”统筹联络组现场督导、限时整改、定期回访等形式,确保反馈整改事项闭环销号,选树形成“融入指数”管理办法等典型案例101个,落实整改措施并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确保整改落实工作不走样、不走过场、不打折扣。
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海宁,以一如既往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强化建章立制“当下改、长久立”。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坚持把制定制度与执行制度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正能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此,海宁聚焦考察精神学用转化清单、调研破难成果转化清单、专项行动实践转化清单“三张清单”,对普遍问题和共性问题,及时总结提炼整改整治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从制度层面补齐短板漏洞。
《海宁市深化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西山经验”工作指引》《海宁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潮”指引3.0版》《“潮城红”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工作指引》一系列规范性指引,切实把主题教育经验机制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面向未来,海宁将持续巩固深化成果,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制度机制,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的自觉行动,始终保持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学习劲头,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高质量发展,勇于担当奋进,勇立发展潮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宁新篇章贡献力量!
市传媒中心记者 | 胡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