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俞砚峰 孟靓 张煜 一边是求贤若渴的高企,一边是急需展示才能的学子。
3月28日,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举办首场双选会,吸引了近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组团来校,不乏有华为、微软(中国)等高企。 
那么, 在这场强强对接的双选会上, 企业和学子 双方各自最看重对方什么? ↓↓↓ 国内知名高企成香饽饽 双选会现场人来人往,记者发现,本次来学校招聘的企业规格较高,不少是头部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厂光环效应叠加,吸引了不少学生投递简历。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企业招的都是实习生。华为开放了软硬件研发等一系列岗位,而微软招聘的是算法、大语言模型等岗位,短短一会儿工夫,已分别收到20多份简历,咨询者更是络绎不绝。 
微软校招负责人任先生介绍,公司有成熟的招聘流程,后续会进行一个为期三十个小时的小项目,并以求职者的完成度进行筛选……尽管门槛高、竞争激烈,但这两个展位全场瞩目,热度始终不减。 现场,其他企业也提供了不少优质实习、就业岗位,例如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国际化岗位。走了一圈下来发现,企业需求更多的,是专业要求较高的技术型人才。 
吉利控股集团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本次招聘企业之列,企业近期有出海计划,对研发、营销等人才有着大量需求,其软件开发、汽车研发、智能制造等岗位方向,与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优势专业契合,岗位和专业的高度统一,让公司的展位在短短半个小时里被简历覆盖。 本地企业看重专业匹配度 坐拥主场优势,海宁本地及周边的企业也来了不少,知名的有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宁中国皮革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海宁经开区由于产业匹配度高,来了不少泛半导体企业,如泰米电子等。 
负责天通招聘的王女士表示,公司业务涉及电子材料、电子新能、智能装备三大产业领域,基于国际校区的专业优势强,这次提供了机械、电气和市场类岗位。“我们要求在本科及以上,我们更看重求职者的可塑性、沟通能力和未来职业规划。” 今年1月刚刚运营的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致力于科研和产业的结合,目前虽在初创阶段,但科研底蕴深厚,这次来招聘的主要是生物、光学、机械、软件、算法等岗位,其中研发岗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专业学科和科研背景的匹配,研究院人员的学历门槛普遍在硕博。又如海宁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该协会专注于为创业创新大学生服务,对综合素质有着较高标准,后续协会还将带来更多岗位…… 
不仅是企业和公司,现场还来了我市不少研究院、实验室平台。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平台门槛虽高,但与专业匹配的优秀人才,不管在哪都是“抢手货”。 学子们意向专业对口岗位 在这场双选会上,企业诚征良才,打开一扇扇大门。而学生也在权衡比对,寻找合适的就业、实习机会。 今年才研一的王铭震,就读的是当下火热的AI专业,这次他早早过来“灵市面”。“方向上,我比较倾向于算法开发的岗位,刚才看到有不少合适的,等下打算试一试。”王铭震说,实习他比较重视成长性,综合考虑企业知名度、薪资待遇,还有城市环境。 
不少应届毕业生表示,选择企业时,薪资待遇固然重要,但还要看专业对口、发展前景等因素。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方同学特地穿着正装,他们驻足招聘位前,仔细比对着各方工作要求。 方同学说,自己投了4份简历,都是技术岗位,就业上他会结合薪资、地理位置、职业前景等因素作选择。“只要机会合适,都会努力争取下。”他表示, 双选会聚集了海宁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正是基于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才引来了众多企业前来“掐尖”,并让现场人涌如潮。 在诚恳真切的沟通中,在专业精准的配对里,缓缓流淌的人潮生动诠释了一句话: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高学历技术型人才的就业市场,大门始终敞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