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海宁市科创中心从租赁2000平方米场地起步,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孕育科技型企业的“摇篮”。19年后,这里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高地,入选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名单,在孵企业107家,不少企业经过孵化培育,茁壮成长为极具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走进海宁市科创中心,“小而精”是初创型企业身上的“标签”。浙江嘉兴星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2021年,星汉纳米通过科创大赛,获得海宁市“潮城精英”B类人才企业,主要产品有微孔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纳米硅粉等。 
微孔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是最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是材料细分领域的“新生代”,能够大大提高电池的性能,使得电池容量更高、续航时间更长。为了研发这款“拳头”产品,星汉纳米每年都要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 
“目前,这款新产品已经送给下游客户试样,产品性能已得到部分客户的认可,正在积极推进量产。”公司市场总监王梦说,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资金和市场是最需要克服的“绊脚石”,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星汉纳米很大支持,作为海宁市“潮城精英”B类人才企业,项目补助对企业前期研发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研发的深入,星汉纳米也积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材料“配方”。 
“接下来,星汉纳米将以微孔纳米硅碳负极材料为抓手,尽快占领手机、电脑等3C消费电池市场,努力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王梦说,未来也会积极拓展动力电池市场,为海宁高端新材料贡献力量。 
星汉纳米是在孵企业的“缩影”,这些在孵企业深耕自身领域研发,只为把企业做大做强。这些年,也有不少企业经过孵化,拿地、建厂房、扩大生产,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浙江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亚芯微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封装测试,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通讯、户外显示和新能源等领域。2011年,亚芯微入驻海宁市科创中心,2017年,培育孵化成功,搬迁至马桥街道。 
鲜为人知的是,亚芯微的前身是制作玩具电子控制器的个体工商户,会发光发亮的音乐贺卡曾是引领潮流的“爆款”,亚芯微主要制作控制器。之后,亚芯微瞄准半导体行业,开始在封装行业摸打滚爬,从“0”起步。 如今,在亚芯微生产车间,近800台机器24小时运转,年产能够达到60亿颗电子元器件。公司还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产品,这让亚芯微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公司总经理冯亚蜂表示,公司发展至今,得益于好政策、好环境。 
“依托海宁市科创中心的平台,结识了不少高尖端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大,为企业集聚了不少资源。”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亚芯微大刀阔斧技改,加大设备投入,进一步提高产能,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大浪淘沙,亚芯微在劈波斩浪中勇毅前行,在贵州、安徽等地均建立了工厂,此外,还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创造出了自己的商业版图,亚芯微也被认定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近年来,海宁市科创中心已逐渐形成了以泛半导体、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心累计引进企业355家,累计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已有16家企业在经编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地购地或购房。 
海宁市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科创中心将持续优化全流程、多层次服务体系,提升孵化器服务能级,构建起从预孵化、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孵化培育链,整合海宁科创金融创新中心等各方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化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服务精准匹配,为在孵企业成长和发展蓄势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