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徐铖主理的“小圆头”宴球又将迎来一波销售高峰,预计日销量将达20000个。徐铖是一名90后“农创客”,深深扎根农村的他,迷上了一颗小宴球,让长安传统美食“焕发青春”,为农村共同富裕注入“人才活水”。

非遗技艺遇上“新生代”
长安宴球,流传两百年的美食。当宴球非遗制作技艺,遇上敢闯敢试的“新生代”力量,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7年,徐铖刚大学毕业,打算闯一番事业,首先盯上了“长安宴球”这道家乡舌尖风物。
宴球作为一道地方美味,长安当地很多人都会做。“如果你只想做些宴球去菜场卖,那我劝你早放弃。”回乡创业,徐铖父母早早给了高期待。虽然自己的父母也经商,但餐饮行业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类别,要将这“土特产”卖出“新名堂”,徐铖并没有老路可循。

不过他打算一步一步来,首先是调研。经过一番分析,他发现长安颇有手艺的宴球师傅,基本上年龄都在40岁以上。他们传承下来的宴球配方和制作手法已经固定,并且对当代年轻人口味喜好不敏感。
而自己在大学里就可以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何不从他们那里寻找传统宴球的破圈之路?让家乡美食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向同学介绍了长安宴球,他们都觉得味道一般。”徐铖说,同学的评价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他的印象中,家里长辈做的宴球已经特别好吃了。
仔细梳理过许多人的评价后,他总结市面上宴球不够“惊艳”的原因,主要是色泽偏黄、鱼刺感强、鱼腥味和猪骚味明显这几点。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品质,那如何做出好吃又正宗的宴球?

“2017年暑假,我们团队每天白天尝试各种原料处理和食材搭配,晚上就进行总结归纳。”徐铖对自己的宴球品质要求很高,一段时间顾客朋友都对他的宴球十分满意了,但他认为还不够好。
“大多数人觉得宴球味道都‘大差不差’,可我觉得‘好的宴球’是值得回味的,颜色、气味、口感一样都不能缺。”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宴球样品请杭州等城市各大饭店厨师们轮番品鉴,以此吸纳更专业的建议进而优化配方。

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摸索和尝试,徐铖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宴球配方。“我们选用的都是5斤左右的水库鲢鱼,肉质最为鲜美,鱼太小就太嫩、太大又太老。”徐铖介绍,选用的猪肉是最新鲜的、猪皮是透亮度最好的,做出来的宴球光滑白嫩、鲜滑多汁,可炖汤也可清蒸。他将这宴球取名为“小圆头”宴球,具有嫩滑鲜美、爽脆可口的特点。

此外,他还仔细对比了“落汤宴球”和“刺毛宴球”的口感区别并加以改良,“‘落汤宴球’的口感偏鲜嫩,‘刺毛宴球’的口感则偏爽脆,我们就想将两种宴球的优点融为一体,做出更鲜嫩爽脆的宴球。”
“小圆头宴球”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被称作“极品”的小宴球销往全国各地,推出当年就卖出了30万个,此后销量连年增长,去年全年销量达到120万个。


“新农人”引领新发展
原料供应商、生产设备选购、厂房选址、客户洽谈,从前端到后端,每个环节都需要自己抓、自己管。徐铖坦言,宴球产业化过程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特别要感谢政府和村里给予我的许多帮助和支持,不论是厂房租赁优惠还是客户介绍,亦或是提供的一些参加重要活动和培训学习的机会,都在不断助推着‘小圆头’宴球的快速成长。”徐铖说,比如2021年参加浙江共青团“新农人”(嘉兴)专题培训,老师一句“你不能一直埋头拉车,你还得抬头看看天”让他受益匪浅,时刻谨记多思考多观察,求新求变以应发展。

他说,又如2022那年,小作坊面临订单暴增、急需转型升级,得益于长安有关部门的牵桥搭线,“小圆头”宴球食品工厂最终选在兴城村美洋洋乡村文旅综合体,让生产加工走上标准化道路,拓展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这个位置很好,来美洋洋营地游玩的人,顺路就可以到我们宴球馆来体验制作宴球、品尝宴球、购买宴球。”

培育“新农人”,让技能人才有为有位、站C位。对于宴球制作人、经营者当中的后起之秀徐铖,长安始终致力于提供最广阔的舞台。
2019年浙江电视台6频道,拍摄专题纪录片《浙里镇美丽——长安镇》,徐铖制作的“小圆头”宴球作为长安美食代表录制节目;2019年,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采访又对“小圆头”宴球进行了拍摄;2019年,寺弄开街并开设了长安宴球馆,邀请“小圆头”宴球入驻售卖;2023年10月,“小圆头”宴球入选第四届浙江特色伴手礼产品;2023年11月,徐铖带着长安刺毛宴球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逐渐地,“小圆头”宴球成了非遗“年轻态”的代名词、徐铖成了家乡美食的代言人。
不满足于固有成绩,在求新求变的路上,徐铖从未停歇。近两年,他推出了宴球礼盒新包装,引入电商销售,开通淘宝线上业务,进军直播领域,不断向外拓展客户。“小圆头”宴球品牌声名远扬,公司发展势头喜人,去年营收超800万元,同比增长40%。
“我们始终秉持用心创品质的理念,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持续创新研磨产品,相信未来‘小圆头’会有更多可能性。”近段时间,徐铖团队正忙着研制宴球新模具,探索开发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寓意好、颜值高的宴球产品。

植根于农村、创业于农村、成功于农村,当前,众多像徐铖一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新农人”在长安干事创业、大展拳脚。长安镇、高新区也将聚焦“三支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引、育、留”文章,促进本土人才“回流”,吸引更多高素质青年加入长安“新农人”队伍。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胡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