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百合算是鲜切花中的当家花旦,然而长期以来,花农采用的都是单季种植模式,花出完后,土地一直要闲置大半年时间。如今在斜桥镇祝场村,有了百合和玉米轮作新模式,让花农有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4月8日一早,在祝场花卉专业合作社百合种植基地里,10多名花农正在忙着采收百合。大棚里的活忙完后,她们还要到库房里去分拣、整理和发货。 
“我们从早上7点半开始干活,到晚上5点下班,这几天天天要出货的。”周金宝怀里抱着一大捧百合,边往仓库走边说。 
百合是鲜切花,市面价格按每株花苞的数量来定,花苞数量越多价格越高。祝场花卉基地里的百合花,每株花苞通常3到6个,出花时大致分成三个品类,每株价格3元、4元和5元不等。“客户还是以江浙沪皖为主,目前行情可以,到6月中旬就出结束了。”合作社负责人钱远维说。 
钱远维是长安镇新民村人,来祝场村种百合已经有十五六年了。今年他种植的百合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是西伯利亚、索邦和木门,花色依次为白、粉、黄,总面积超过了100亩,一亩地平均长1万株。百合每年8月开始分批进行种植,出花时间从当年11月一直到第二年6月。这几年种下来,每亩平均产值4万元左右。 
种百合,得采用设施大棚,钱远维的120亩种植基地,全部是单体大棚或联栋大棚。原先,他和本地花农一样,采用单季种植模式,去年,他尝试起新的种植模式,等第一批花出完以后,就在腾出来的大棚里种起了玉米,没想到效果出奇好。刚种过百合的地肥力好,玉米根本不用施肥,照样长得绿油油,而且长过一茬玉米后,种出来的百合品质也十分好,实现了双赢。 
去年,他种植了50亩玉米,收入近4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下月开始玉米就要陆续上市了。“年年种百合的话土壤要处理的,所以我就尝试这种轮作模式,目前来看是一种最好的土壤处理方式,去年百合的品质也蛮好的。”钱远维说,“今年我在基地里基本上都要种玉米,一批一批地上市,早一点的5月中旬,一直到下半年都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