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在实验室里、在办公室中,也在生产线上。近年来,不少人从生产车间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长安人的骄傲,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红艳就是其中之一。

“五一”劳动节,海宁佳联沙发有限公司给了三天假期,放假前夕,金红艳一如既往地忙个不停,缝纫机踩得“飞起”。今年6月,她将作为卓越的缝纫师傅之一,远赴企业越南合作工厂指导教学。对她来说,天地不过一台缝纫机,又不止一台缝纫机。
针线穿梭29年# 奖章里的故事诠释在每一天 #
每天早上,作为生产组长的金红艳总会比其他员工早些来到厂里,提前准备好一天的工作材料,以提高工作效率。

新送来的样品有什么特别的工艺?相连处要用直针还是花针?先缝哪部分可以让产品的制作更加高效……小缝纫也有大讲究。在制作每件产品前,金红艳都会提前对样品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以便掌握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难点。
“只有真正‘吃透’产品,做到心中有数,生产中才能事半功倍。”工作时,金红艳总是从容利落、干练有劲,29年生产一线的坚守,沉淀了她一身气定神闲的气质。
“我17岁就来厂里了,要是死板地把同一件事做几十、几千,甚至几万遍,肯定会产生厌烦情绪的。”金红艳说,工作这么多年,从来不觉得这份工作是枯燥的,“我一直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去实践,慢慢就学会在平淡的工作中找到自己乐于钻研的东西。”

在企业待了29年,金红艳已经把厂当成家,对同事姐妹都有很深的感情,这也让她在工作时如鱼得水。
“我学历不高,技术比别人好一点,主要是因为我工作时间长、收获经验多。”在嘉兴市总工会举办的“劳模工匠精神进企业”宣讲活动上,金红艳上台分享经验时如是说。正如她所说,技术没有捷径,只有持续性的深植与精耕,才能干得长、走得远。
兵头将尾做表率#带领班组姐妹屡创佳绩 #
金红艳工作的公司生产的沙发套产品主要出口到海外,客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问题产生索赔,赔付款也高得惊人。但是,29年来,金红艳和她带领的班组从未因质量问题受到外商投诉和索赔。
“她,工作特别认真,操作技术很厉害,还时不时有创新。产量高、质量好,总是能够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公司领导对金红艳也是赞不绝口。
“我们小组现在的工作效率比过去提高了好几倍。”金红艳介绍,小组的工作主要是缝沙发套,两三人座的沙发套特别重,如果步骤顺序没排好,完成同样的事情需要花数倍以上的力气和时间,但是班组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了高效协作。
在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哒哒作响,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金红艳那组配合得行云流水。“她们组是最快的,比慢的组快了有一倍呢!”车间主任告诉记者,金红艳组共四人,都是几十年的老员工,引领整个班组车间完成的沙发套产值超公司四分之一,达上亿元,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她们还是车间唯一的打样组,凭借丰富的经验为公司优化工序、减少失误和损失。“有一次拿到图纸,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我发现沙发套边位处不应该用滚绳,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同事的认同,然后我马上向领导反馈了问题。”在专业领域,金红艳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最后在和客户沟通后也证实了我们的思路是对的,有效避免了二次打样。”
致敬伟大劳动者#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力量 #
“我们一线职工虽然只是庞大运作机器里的小螺丝钉,但少了谁都不行,所以我们工人不必妄自菲薄,我们正在用自己的踏实肯干来为国家作出贡献。”一次职工分享会上,金红艳的发言为众多一线职工带来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老员工,金红艳也是全企业员工的学习榜样。这些年来,她将自己的操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同事,营造大家共同学习的氛围。
制造业一线员工是企业中最庞大的群体,佳联沙发有200多人从事一线缝纫生产。“我们始终致力于提升员工幸福感,现在厂里基本都是老员工。”佳联沙发人事经理陈莉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企业成立之初,就为员工缴纳社保,并为一些需要一次性补交社保费用但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资金帮助,全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21年,企业还投入了200多万元购置更先进设备的缝纫机,不断改善工人的工作体验。
“这些年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我们职工的重视与关心,这成了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金红艳感慨,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这样一个普通车缝工,能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会代表、省劳模称号等荣誉。事实上,“工人最伟大,劳动最光荣”一直是时代最强音,所有爱岗敬业、努力奉献的人都值得礼赞。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如今,在长安镇、高新区,有无数和金红艳一样的产业工人默默耕耘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扎根,用创造性的实践和丰富的智慧谱写着新时期劳动者之歌。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胡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