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高温的午后,用一堂平心静气的书法课来纾解内心的浮躁情绪,不失为一种逃离“热浪”的捷径。这段时间,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2点,在马桥街道桐溪社区文化家园三楼的退役军人活动室内,总是会传出阵阵墨香。走进室内,记者看到一排长桌上坐满了正在挥毫泼墨的孩子们,一旁还有老师和助教,他们从最基本的书写姿势、握笔及运笔开始进行教学。 
“像这样的场景,已经连续四年在孩子们的暑假上演了。”桐溪社区党委书记王仕杰介绍,公益书法课可以说是社区每年暑期的爆款课程之一,每次一经发布都会被辖区内众多孩子家长“秒抢空”。“当然我们也会对报名的孩子家庭进行筛选,优先接收低保低边和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参与课程。”王仕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四年来,由社区退役军人组成的一支书法达人队伍承担了公益书法课的全部教学工作。“书法讲究的是一个传情达意、陶冶情操,真正落笔到宣纸上又往往形态万千。”记者采访当天,一头白发的桐溪社区退役军人、书法达人周惠平正在课堂上一对一点评孩子们刚刚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不时起身来到孩子们身边亲笔示范书写技巧,孩子们则一个个挺直了小身板,目不转睛地聆听老师的讲解,劲头十足。 
△周惠平 与此同时,另一边退役军人沈文海正从一本字帖上一字一行临摹下不少字体。“这些临摹下来的字,都是要让孩子们带回去当做课后作业,反复练习的,下一次上课再让孩子们将作业带来进行点评。”沈文海解释道,书法写作贵在坚持,要坚持每天写上几笔,才能有所收获,仅仅靠课堂上的一个小时时间远远不够。 
△沈文海 考虑到部分孩子此前已经拥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为了让每一位孩子在课程结束时都能有所收获,沈文海特别准备了《颜真卿楷书教程》和《智永楷书千字文》两本教材,供不同学习阶段的孩子使用。“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还会组织孩子们离开宣纸,尝试着更具挑战性地在扇面上练习书法。”沈文海透露。 

“经历了连续四年的书法教学,让我们这些退役军人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好地方。”周惠平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当过两年铁道兵,退伍后又辗转过小学语文老师、蚕桑技术员等多个工作岗位,但始终没有放下过对书法的热爱。“过去就是逢年过节为邻里送上几副对联和福字。”周惠平表示,如今能将自己一辈子的爱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自己十分满足。 
作为社区的公益创投项目之一,截至目前,桐溪社区公益书法课已经累计开设了超过50节的免费课程,让辖区内的70余名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社区的书法课堂真的很方便,孩子自己步行上下课,省去了我们接送的时间。”家住桐溪三区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自家孩子第二年参加社区的公益书法课,两年书法学下来,孩子的性格更沉稳了,做事更耐得下性子,对于日常的学习习惯养成也十分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