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如同赛跑,半程关系全程。 海宁经济“半年报”揭晓,成绩振奋人心。海宁发布推出“解码半年报”系列报道,透过各项关键数据,探寻其中蕴含的发展势头和信号,传递力拼三季度决胜全年红的坚定信心。 研发是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1-6月,海宁规上工业R&D经费总量24.72亿元,增速9.7%,总量嘉兴第1,增速嘉兴第2。多维度亮眼数据,增了信心、强了底气。 从数据来看,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5.06%,列嘉兴第3,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样,传统优势产业研发不容小觑,为企业转型升级添了动力。 浙江众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金属掩膜板生产企业,精密金属掩膜板是OLED显示屏的核心模具,一直为日本企业全球垄断,日常所用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都离不开它。众凌科技2020年成立,经过4年时间,发展步入“快车道”。仅6月一个月,营收2000万元,已达到去年一年营收规模。这背后,离不开研发的投入。 “我们每年研发上投入约6000万元,累计已投入1.5亿元。”浙江众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明烜说,做研发越专注,闯市场越有劲,通过持续研发,公司产品已打破了日本巨头企业的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也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在生产线上投入约2亿元,扩大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公司国内市场份额将达到10%-20%,持续扩大商业版图,逐步实现OLED新型半导体显示行业“卡脖子”材料全面国产化,为产业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以来,海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科创平台,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技术优势,持续奔跑。1-6月,规上工业研发费用47.3亿元,增速13.2%;总量嘉兴第1,增速嘉兴第3。聚焦平台,海宁编织“研发摇篮”。浙大国际科技园、浙大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加快推进,依托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鹃湖国际科技城拔地而起,成为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的核心枢纽,这片满载“海宁硅谷”美誉的科创湖区是“沉浸式”科研的最佳地。区域内已汇集海宁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更有170余家企业集聚在校区旁。此外,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海宁市科创中心、海宁市航空装备产业园等平台,科创企业不断发出时代强音。 紧盯技术,海宁当好“技术红娘”。浙江汇锋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得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明士达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在海宁,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由此延伸,海宁深化建设“淘科技”网上技术市场,联动高校院所技转中心、成果转化创新服务中心等平台,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服务,累计促成产学研合作414项,签约合同金额2.69亿元。同时,海宁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科技经纪人,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让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不断提速。此外,海宁还有序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发力赛道,海宁争做“指引灯塔”。前几天,海宁3家实验室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省重点实验室,值得关注的是,晶科能源成为嘉兴首家企业牵头成功创建全省重点实验室的企业。海宁实施企业研发机构梯度培育计划,比如,建立“研发中心-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梯度培育机制,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引导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答题、加分项,接下来,海宁将不断营造让企业勇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形成一批高科技企业,赋能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