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到来,学校家长群、学生群开始活跃起来,新入群彼此并不熟悉,看到“班主任”“老师”发来交资料、交费的信息,你会怎么办? 7月19日下午,一名小学老师来到盐仓所报警,有人在家长群里发诈骗消息。 
冯老师告诉民警,7月19日早上7点多,他突然接到其他老师的电话,询问他在一年级新生群里发布的缴费公告是怎么回事? 自己并没有在群里发布公告,冯老师察觉不对,点进群里一看,一个顶着自己名字和头像的人,在群里置顶了一条预交下学期资料费的公告。里面有一个二维码,可扫码进入缴费群。 
新生群里足有300多人,冯老师赶紧采取措施,将此冒牌货踢出群聊,并向家长们澄清此事,所幸处置及时,最终没有家长上当受骗。
“冒充老师”诈骗手法 入群潜伏 诈骗分子通过撒网式的搜索“班级群”“年级”等关键词,特别是在开学季,新生家长和老师刚建群彼此不熟悉时,化名“某某家长”偷偷潜入群。 伺机诈骗 在摸清群内情况后,骗子会换成与群内老师相同的头像与名称,假冒真老师,以收取书本费、学杂费、班费为由,发起群收款或者发布二维码等,对群内家长实施诈骗。 加强群聊管理 群内不随意转账 作为老师要加强群聊管理,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QQ群、微信群。 作为家长,在班级群内发现有人发布收缴学杂费、资料费等信息,先不要急于在群里交费,先通过电话、短信或视频等方式与老师本人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来源 | 海宁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