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索  引: 001008004003053/2024-87005 发文机关: 海宁市盐官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4-09-10
所属栏目: 部门及镇、街道文件 发文字号: -
访 问 量 : 发布时间: 2024-09-10 08:34
进入老年模式
【走读盐官】占鳌塔下,赴一场百年前的观潮之约

去赏秋、去攀山、去观雪、去看海……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永远是我们一次次奔赴的理由。今天,一张车票、一条微信就能将我们聚集到天南海北。然而在过去,交通和通讯不那么便利的年代,恰好的时间、风景和人,显得尤为可贵。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钱塘潮水翻涌几千年,然潮水最盛时,一年也不过几天。将时间拨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农历八月十八,著名诗人、海宁游子徐志摩,邀一众好友,来到自己的家乡,赴一场风雅的观潮之约,至今传为美谈。

事情要从1923年8月说起。徐志摩因家事归故里。中秋后,他带着堂弟去往杭州,与胡适畅游西湖。后为报同游之情,同时纾解思乡之意,徐志摩邀请胡适及其他几位好友来海宁观潮。这些人中,除了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陶行知,著名学者胡适,还有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著名学者、出版家朱经农,美国潘萨大学史学教授Ellery……

此次观潮之行,也并非兴之所至,徐志摩制订了完整的“游览攻略”。当时盐官的观潮氛围很好,上海、杭州都有“观潮专列”到海宁。9月23日这天,胡适一行三人、徐志摩一行七人,分别从杭州和上海乘坐火车到斜桥集合,斜桥到盐官有9公里路。徐志摩提前订了船票,一行人再乘船到盐官看潮。

胡适一行人应邀而来,潮水如约而至。我们没有亲眼看见他们如何交谈、如何被壮观的潮水震惊,然而却可从当日同行之人的日记中窥探一二。

胡适在日记中写下潮水来临时的情景:潮初来时,但见海外水平线上微涌起一片白光,旋即退下去了。后来有几处白点同时涌上,时没时现,如是者几分钟。忽然几处白光联成一线了。但来势仍很弱而缓,似乎很吃力的。大家的眼光全注在光山一带,看潮很吃力地冲上来:忽然东边潮水大涌上来了,忽然南面的也涌上来了。潮水每个皆北高而斜向南,远望去很像无数铁舰首尾相接着,一齐横冲上了。一忽儿,潮声澎湃震耳,如千军万马奔腾之声,不到几秒钟,已甬涌到塘前,转瞬间已过了我们面前,汹涌西去了。

观潮结束后,一行人在占鳌塔下合影留念。画面中,徐志摩、曹诚英、胡适、陶行知、马君武、Elleny、陈衡哲、任鸿隽等人或着长衫、或穿旗袍、或一身西装、或头戴礼帽,皆是当下时兴的打扮。他们面带笑容,神态愉悦。照片里除了热闹的观潮之人,背后还地标性建筑占鳌塔清晰可见。

而后,一行人还得以品尝了小白菜、芋艿、粉皮鲫鱼、红菱烧豆腐、咸雪菜豆瓣泥、炒虾仁、水晶蹄胖等盐官家常菜。徐志摩后来在日记中说:“我原定请他们看夜潮,看完即开船到硖石,一早吃锦霞馆的羊肉面,再到俞桥去看枫叶,再乘早车动身各分南北。后来叔永夫妇执意要回去,结果一半落北,一半上南,我被他们拉到杭州去了。”

观潮水、吃美食、拍合照、写游记……如此标准的观潮之约,简直是文艺版民国Plog!

时过境迁,100年来,多少潮水奔涌入海,多少远客来来往往,然而后人最常说起的,还是这场观潮之约。它是文人间的一场风雅之约,也是海宁游子向友人展现故乡奇观的一次盛事。更可贵的是,徐志摩、胡适、陶行知等一行人敢于冒险、进取向上的“弄潮儿”精神与钱江潮水相互应和,从百年前的中国翻涌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今天,盐官观潮景区内,占鳌塔旁,矗立着“徐志摩与友人盐官观潮”的雕塑,雕塑名字为《那一天》。雕塑再现了100年前徐志摩一行9人的观潮盛况。他们目视前方,守望着每年八月十八的钱塘潮水,也仿佛眺望着盐官的未来……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版权保护 | 隐私安全 |
主办单位: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浙ICP备14012341号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建议IE7.0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