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每天上下班自行车骑行2公里,相当于减少385g碳排放,那么全海宁4天骑行公共自行车的量,能抵消多少碳排放?海宁给出的答案是,一场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培训班。 近日,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在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举办了2024年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10名代表参加。 “根据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相关核算方法,我们核算出本次会议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93吨,包括会议涉及的交通、住宿、餐饮、场地、用品及相关废弃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总和。”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综合生态科科长钱春明介绍,而这次会议产生的碳排放量,都由海宁市通程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愿捐助,从公共自行车碳普惠项目形成的碳汇量中抵消。 低碳出行,赋能“零碳”办会。2024年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培训班的一抹“低碳绿”,彰显着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延伸。绿色会议背后,也是海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道路的一个重要缩影。 近年来,海宁持续推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今年,这场绿色行动还在向纵深推进。4月,海宁首个碳普惠方法学顺利通过备案并发布,这也是嘉兴首个以公共自行车命名的碳普惠方法学,标志着公共自行车碳普惠项目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为公共自行车减排量核算、监测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依据。 “这几年,海宁积极响应国家减污降碳政策,全面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海宁市民绿色出行的第一选择,让参与‘碳达峰 碳中和’走进了生活日常。”海宁市通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乐伟说,根据数据统计,2021-2023年度海宁公共自行车租用量近2000万次,平均每人骑行18次,减少8000余吨碳排放量,这一数据在全国县市级层面已独占鳌头。 同时,海宁还创新性地将公共自行车产生的碳汇用于“慈善一日捐”项目,并将首笔碳普惠交易所得的33200元定向捐赠用于黑水县芦花镇泥石流的灾后治理,以绿色能量助力全民共富。 “社会参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绿色低碳生活正在引领新的潮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姚丹表示,“零碳”办会,意在倡导传播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提升广大市民的低碳责任感。“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绿色化、低碳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持续推动城市全域逐‘绿’前行。”姚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