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海宁市人民政府 W W W . H A I N I N G . G O V . C N
简体版 |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 浙江政务服务APP | 智能问答


网站首页

市长之窗

海宁概览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咨询投诉

办事服务
海宁市斜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2025-02-21 14:23 信息来源:海宁市委编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单位名称海宁市斜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法定代表人吴晓华
住所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嘉庆路111号
开办资金(万元)60.00经费来源财政适当补助
年初数(万元)174.02期末数(万元)37.46
宗旨和业务范围服务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使成校所为社区教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心。为广大农民及企业职工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菜单式”的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成为区域内成员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中心。/开展成人文化、体育、文艺等培训;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481692377983G举办单位海宁市教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海宁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本单位严格遵循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以服务乡镇居民、提升成人教育水平、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社区服务活动。报告期内,单位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确保所有活动符合章程要求,并紧密结合乡镇实际需求,推动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的业务活动:(1)服务斜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使成校为社区教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科技示范推广中心,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心;(2)围绕斜桥镇政府以推进“一城一镇一园”建设总目标,田间地头传授“致富经”。2024年开展了两个“海宁薪农匠—斜桥味道乡厨技能培训班”和“海宁薪农匠—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农村实用人才长训班,完成培训人数88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6期:春季养蚕技术培训、海宁市稻渔养殖技术培训、水稻栽培技术培训、富硒农产品培训、家庭园艺技能和美丽乡村建设共富培训班,共培训280人;(3)开展成人文化、体育、文艺等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成人学历培训,老年教育培训,配合镇各部门组织和协调好各类教育培训;(4)书香洛溪,打造社区教育公益品牌,社区邻里“人文共富”。依托村“文化礼堂”和“文化家园”等阵地,为老百姓积极开展文化娱乐和闲暇乐趣为主的公益课程。2024年,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已经完成青蓝夜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太极扇”“八段锦”“皮影制作”“形体训练”“葫芦丝”“中国结制作”“智能手机”等长训班,参与学习人次数为1.4万多人次,16个村农村文化礼堂和4个社区文化家园主要从青少年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老年教育、智能手机、三叶草等几个主题内容,积极开展培训,努力形成全镇文化礼堂“一村一学习品牌”活动。3.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度为斜桥镇培养了大批农村专业高素质技术人员,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为全镇劳动者素质技能提升好“孵化器”工作,开展了“电工”“育婴员”为主的技能培训。一年来,通过学校培训和鉴定,95人取得“四级、五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89人获得专项技能证书,另一方面,为提高员工及主管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深入企业进行学历提升招生项目,努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区教育工作的加大,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2.成校某些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开发滞后。3.群众日益扩大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但场地和设备有限,缺乏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支持。
四、下一步打算1.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提高运营效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数据透明度。2.进一步丰富“书香洛溪,品质斜桥”学堂的培训项目,定期调研学员反馈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3.进一步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购置现代化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果,使校园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4.进一步以社区教育中心为辐射,开展好“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工作,发挥好社区教育中心的辐射工作。同时,今后将更好的执行上级文件精神,为本镇成人及社区教育服务。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 | 网站标识码:3304810001 | 浙ICP备14012341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481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