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流企业定标准”,把握制定标准的优先权,就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研发中心副主任朱建新三十年如一日,从事着农药产品标准制定和检验方法开发工作,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近日,他被评为2024年度“潮乡特支人才”。 
走进钱江生化,这段时间朱建新正忙着为企业自主研发的两款产品起草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其中一款名为“4%赤霉酸可溶液剂”的产品,是钱江生化基于赤霉酸研发的一款柳絮抑制剂。这两年,海宁防治柳絮成果显著,离不开它的功劳。朱建新告诉记者,每当公司有新产品成功研发时,他所在的质量部门就需要为该产品开发制定一项相应的标准。 朱建新今年56岁,20岁时就来到钱江生化前身海宁农药厂担任化验员。从1995年起,朱建新开始参与各类产品标准的制定,小到企业标准,大到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去年,他作为第一起草人,组织起草了赤霉酸A4+A7原药行业标准,此外还参与过6项国家标准的起草,被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聘为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讯员。 “制定一项产品标准,这个过程往往是很漫长的,尤其是一些全新的产品,花费的精力更多。”朱建新坦言,“接下去公司的产品打算走出国门,肯定也要有相应的、受到国际认可的一些标准。” 要想在国际上争取主动,就要掌握“标准”的话语权。但标准的制定并非一时之事,一份面向全球的标准,背后更是潜藏着无数的艰辛。去年6月,钱江生化独家制定的《赤霉酸原药CIPAC分析方法》国际标准通过了在荷兰召开的第19届CIPAC/FAO/WHO联席会议(即“国际标准会议”)的审查,将作为FAO/WHO产品标准制定时采用的方法标准依据。从2022年正式立项,朱建新和团队历时近2年才完成。 “2024年6月,我们组织了全球20个国家的实验室进行全球协同验证,期间碰到了很多问题,包括样品的寄送,实验方法的解释,各方面都必须取得CIPAC组织相当多来自世界各地专家的认可才能通过。”朱建新感慨道,值得庆贺的是,他们在标准审查会上是零意见全部通过。 正是朱建新三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为钱江生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夯实了根基,更推动了农药产品标准体系的完善与进步。如今,作为“潮乡特支人才”,他的榜样力量也将在企业持续散发光和热,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研发工作者,朝着标准化、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朱建新表示,接下去自己将一如既往,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为公司培育新人,带动我们质量部门做好研发以及标准化的相关工作,传承好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丨虞思元 张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