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发展,不进则退,县域经济没有竞争力,就没有新未来。近年来,海宁力拼经济,狠抓产业,县域竞争力稳步提升,去年以来以“企业为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为主题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但“船到中流浪更急”,面对依旧复杂严峻的形势,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县域发展如何保持动力,经济如何持续向好? 
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已步入城乡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星罗棋布的县城不是城市群的配角,而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但也应看到,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压力。比如,众多县域的产业结构单一,某些县域综合承载力和空间品质有待提升,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有不少困难。 这些现实问题,同样值得引起我们重视。海宁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在各类县域“实力榜”上也总有海宁的名字。但望向真正的第一梯队,仍有不少差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机遇稍纵即逝,挑战如影随形,时刻考验着每一个县域。对于海宁来说,唯有保持清醒认识,抓住问题关键,才能精准发力,勇往直前,勇立潮头。 
△大潮拍客 siphoonwong 摄 比如,做好投资的文章,激发“新”的动能。把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放在突出位置,让一个个新项目的落地为县域的新发展蓄势赋能。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视为关键一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塑造源头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制造业投资,撬动全社会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形成更大竞争力。 比如,做好产业的文章,放大“特”的优势。在过去几十年里,海宁做大做强以皮革、经编、家纺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形成集群优势,近几年又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给海宁发展带来了新的显示度。要进一步放大产业“双轮驱动”的特色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政策赋能、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引育等壮大新兴产业。 比如,做好城乡融合的文章,提升“优”的气质。县域连城带乡,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当前,提升县域承载能力,加快实现产业、人口、服务、基础设施等的深度融合,对于做优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强化县城关键支撑,另一方面要做强中心镇桥梁纽带,打造重点村重要节点,加快片区组团融合发展。 海宁是工业大县、经济大市,这片土地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与希望。我们期待它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人的无畏勇气与锐意进取,让我们携手同心,为海宁的奋进多加一份力。 海宁市传媒中心评论员 | 钱江平
|